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2 (1700-1725).djvu/21

此页尚未校对

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

風者善行而數變,故其痛流行而無定處。

寒氣勝者為痛痹。

寒為陰邪,痛者陰也。是以寒氣勝者為痛痹,

濕氣勝者為著痹也。

濕流關節。故為留著之痹。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為骨痹,以 春遇此者為筋痹,以夏遇此者為脈痹,以至陰遇此 者為肌痹,以秋遇此者為皮痹。」

「皮肉筋骨,五臟之外合也。」五臟之氣,合於四時五行,故各以其時而受病,同氣相感也。

帝曰:「內舍五臟六腑,何氣使然?」岐伯曰:「五臟皆有合, 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合也。」

肺合皮,心合脈,脾合肌,肝合筋,腎合骨。邪之中人,始傷皮肉筋骨,久而不去,則內舍於所合之臟,而為臟腑之痹矣。

故骨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筋痹不已,復感於 邪,內舍於肝;脈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肌痹不 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皮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 肺。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

舍者,如館舍,邪客留於其間者也。邪薄於五臟之間,干臟氣而不傷其臟真,故曰「舍」,曰「客。」而止見其煩滿喘逆諸證,如入臟者,則死矣。

凡痹之客五臟者,肺痹者,煩滿喘而嘔,

肺主氣而司呼吸,其脈起於中焦,還循胃口,上膈屬肺,故痹則煩喘而嘔。

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乾善噫, 厥氣上則恐。

心主脈,故痹閉而令脈不通。邪薄心下,鼓動而上干心臟,則煩而心下鼓。心脈上通於肺,故逆氣暴上,則喘而嗌乾。心氣上逆則善噫。水火之氣時交,心氣逆於上,則不能下交於腎,腎氣虛,故恐。

肝痹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引如懷。

肝藏魂,神魂不安,故發驚駭。肝脈入毛中,過陰器,循喉嚨,入頏嗓。肝氣痹閉則鬱熱,在上則多飲,在下則便數,上引於中,而有如懷妊之狀也。

腎痹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

腎者胃之關,關門不利,則胃氣不轉,故善脹。「骨痿不能行,故尻以代踵。陰病不能仰,故脊以代頭。」

脾痹者,四肢解墮,發欬嘔汁,上為大塞。

脾氣不能行於四肢,故「四肢解墮。」脾脈上鬲挾咽,氣痹不行,故發欬。入胃之飲,上輸於脾肺,脾氣不能轉輸,故嘔汁。肺氣不能通調,故上為大塞。

腸痹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飱泄。

腸兼大小腸而言,小腸為心之腑而主小便,邪痹之則火熱鬱於上而為數飲,下為小便不得出也。大腸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之故上則為中氣喘爭,下為飱泄。

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 為清涕。

胞者,膀胱之室,居少腹,邪閉之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水閉不行,則蓄而為熱,故若沃以湯,且澀於小便。膀胱之脈,從巔入腦,腦滲則為涕。上為清涕者,太陽之氣痹閉於下,不能循經而上升也。

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

「陰氣」者,臟氣也。神者,五臟所藏之神也。五臟為陰,陰者主靜,故靜則神氣藏而邪不能侵,躁則神氣消亡,而痹聚於臟矣。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居處失宜,則風寒濕中其俞,當節飲食,勿使邪氣內入。如飲食應之,邪則循俞而入,舍其腑矣。

淫氣喘息,痹聚在肺;淫氣憂思,痹聚在心;淫氣遺溺, 痹聚在腎;淫氣乏竭,痹聚在肝;淫氣肌絕,痹聚在脾。 諸痹不已,亦益內也。其風氣勝者,其人易已也。

「淫氣」者,陰氣淫佚,不靜藏也。淫氣而至,見於諸證,則臟氣不藏,而痹聚在臟,是以在臟腑經俞。諸痹留而不已,亦進益於內,而為臟腑之痹。夫寒濕者,天之陰邪,傷人經俞筋骨;風者,天之陽邪,傷人皮膚氣分。是以三邪中於臟腑之俞。而風氣勝者,其性善行,可從皮腠而散,故其人易已也。

帝曰:「痹其時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入臟者死,其留連筋骨者疼久,其留皮膚 間者易已。」

夫風寒濕氣中其俞,其臟氣實,則邪不動臟。若神氣消亡,則痹聚在臟而死矣。

帝曰:其客於六腑者何也?岐伯曰:「此亦其食飲居處, 為其病本也。」

夫居處失常,則邪氣外客;飲食不節,則腸胃內傷。故「飲食居處」,為六腑之病本。

六腑亦各有俞,風寒濕氣中其俞,而食飲應之,循俞 而入,各舍其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