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2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飲食入胃、大小腸,濟泌糟粕、膀胱,決瀆水濁,蒸化精液,榮養經俞。如居處失常,而又食飲應之於內,則經脈虛傷,邪循俞而入,舍其腑矣。

帝曰:「以鍼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臟有俞,六腑有合,循 脈之分,各有所發,各隨其過,則病瘳矣。」

「營俞治經,故痹在臟者,當取之俞。合治內腑,故痹在腑者,取於合。」又當循形身經脈之分所發,各隨其有過之處而取之,則其病自瘳。

帝曰:「榮衛之氣,亦令人痹乎?」岐伯曰:「榮者,水穀之精 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 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言五臟六腑,受穀精之氣,營行於經脈,經榮之氣,復貫絡於臟腑,互相資生而養育者也。

「衛者,水穀之悍氣也。」其氣慓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 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於肓膜,散於胸腹。

分肉者,肌肉之腠理,水穀之悍氣,行於臟腑之募原,募原者,脂膜也。絡小腸之脂膜,謂之肓。是以在中焦,則熏蒸於肓膜,行於胸膈,則散於心肺之膜理,行於腹中,散於腸胃肝腎之募原,是外內上下,皮肉臟腑,皆以受氣,一日一夜,五十而周於身。

逆其氣則病,從其氣則愈,不與風寒濕氣合,故不為 痹。

榮行脈中,衛行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旋轉而不休息者也。故逆其氣則病,從其氣則愈,不與風寒濕邪合,而留連於皮膚脈絡之間,故不為痹也。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燥或濕, 其故何也?

不仁不知痛痒。燥謂無汗。濕者多汗而濡濕。

岐伯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

寒氣勝者為痛痹,故痛者寒氣多也。

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濇,經絡時疏,故 不通。皮膚不營,故為不仁。

「通」,當作「痛。」病久入深者,久而不去,將內舍於其合也。邪病久,則榮衛之道傷而行濇。邪入深,則不痹閉於形身,而經絡時疏,故不痛也。榮衛行濇,則不能榮養於皮膚,故為不仁。

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寒也。

人之陽氣少而陰氣多,則與病相益,其陰寒矣。邪屬陰,故為寒也。

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痹熱。

人之陽氣多而陰氣少,邪得人之陽盛,而病氣勝矣。人之陽氣盛,而遇天之陰邪,則邪隨氣化而為痹熱矣。

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濕甚也。陽氣少,陰氣盛,兩氣 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濕者天之陰邪也。感天地之陰寒,而吾身陰氣又盛,兩氣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痹之為病,不痛何也?岐伯曰:痹在於骨則重, 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 不仁,在於皮則寒,故具此五者,則不痛也。

邪痹經脈,骨肉之有形,而不傷其氣者,則不痛也。夫骨有骨氣,脈有脈氣,筋有筋氣,肌有肌氣,皮有皮氣,皆五臟之氣,而外合於形。身如病形,而不傷其氣,則止見骨痹之身重,脈痹之血凝不行,筋痹之屈而不伸,肉痹之肌肉不仁,皮痹之皮毛寒冷,故具此五者之形證而不痛也。

凡痹之類,逢寒則蟲,逢熱則縱。帝曰:「善。」

凡此五痹之類,如逢吾身之陰寒,則如蟲行皮膚之中,逢吾身之陽熱,則筋骨並皆放縱,又非若病氣之有寒則痛,陽氣多則為痹熱。

《皮部論》

陽明之陽,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 皆陽明之絡也。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痹,黃赤則熱, 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絡盛則入客於經,陽 主外,陰主內。

陽明為陽盛之時,如萬物之飛動,陽盛而陰氣加之,有害於蜚,故名曰「害蜚。」視其皮部之浮絡,多青則痛,多黑則痹,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為寒熱。絡盛而不泄其邪,則入客於經矣。在陽明之部分,則為陽明之病;在少陽之部分,則為少陽之病;在三陰之部分,則為三陰之病。故見於皮膚間者,為絡為陽而主外,絡於筋骨。間者為經,為陰而主內。蓋在陽者可從外解,在陰者則內入而舍於臟腑矣。

《氣穴論》

積寒留舍,榮衛不居,卷肉縮筋,肋肘不得伸,內為骨 痹,外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流於谿谷也。

積寒留舍。致榮衛不能居其間。寒邪凝滯,又不得正氣以和之。以致肉卷而筋縮也。肋肘乃筋骨之機關,故不得伸舒。邪閉於外,故內為骨痹榮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