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2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筋骨疼者,俗呼為「痛風」;或痛而游走無定,俗呼為「走 注風。」並宜烏藥順氣散和煎復元通氣散,嚥地仙丹 或青龍丸。未效用大防風湯或五積散調乳香末。 遍身骨節疼痛,晝靜夜劇,如虎之囓,名曰「白虎歷節 風。」並宜加減地仙丹,或青龍丸、乳香丸等。

有於窗牖間梳洗,卒然如中風,呼為「簷風」,五積散加 防風一錢。有痛風而痛有常處,其痛處赤腫灼熱,或 渾身壯熱,此欲成風毒,宜敗毒散。

《樓英醫學綱目》

《白虎飛尸歷節辨》

有附骨疽,與白虎、飛尸、歷節皆相類,歷節痛則走注 不定。白虎、飛尸痛淺,按之則便止;附骨疽痛深,按之 亦無益。又一說白虎、飛尸亦能作膿,著骨而生,及其 腐潰,碎骨出盡方愈。如是則附骨與白虎、飛尸同是 一病,但淺深不同耳。

痹分陰陽

病在陽者,命曰風。《東垣》云:「此病在陽,因十二經各受 風邪,以高言之,氣分也。故身半以上,風之中也,用鍼 當引而去之也。」又曰:散而去之,用藥以辛溫發散,通 因通用。又熱因熱用是也。

陰陽俱病,命曰風痹。尺膚濇者,風痹也。《靈樞》云:「風痹 淫濼,病不可已。足如履冰,時如入湯中,股脛淫濼而 煩心頭痛,此傷腎也;時嘔時悗,眩已汗出,此傷心也; 久則目眩,此傷肝也;悲以善恐,短氣不樂,此傷肺也, 不出三年死也。」

病在陰者,命曰痹。《東垣》云:「身半已下,濕之中也,命曰 痹。」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得之勞倦,脾胃氣虛而下陷, 運氣營氣不得升浮,經營心肺也。

《李梴醫學入門》

痛風

形怯瘦者,多內因血虛有火;形肥勇者,多外因風濕 生痰。以其循歷遍身,曰「歷節風」;甚如虎咬,曰「白虎風。」 痛必夜甚者,血行於陰也。

痛多痰火,腫多風濕,然痰火雖內因七情六慾,或病 後亡津,血熱已自沸騰,亦必略感外邪而後發動,骨 節痛極,久則手足踡攣。風濕雖外因涉冷坐濕,當風 取涼,然亦必血熱而後凝滯污濁,所以作痛,甚則身 體塊瘰。痰火風濕全者,古龍虎丹主之。

傷寒通身節痛,乃風寒入肌骨;雜病週身痛,乃風痰 壅滯,二陳湯加南星、羌活、蒼朮、白芷、酒芩、竹瀝、薑汁。 挾瘀血者,再加桃仁、紅花。濕痰瘀血,週身兩脅走痛, 控涎丹加桃仁泥為丸,或小胃丹下之。如半身不遂, 及左右手足踡攣者,烏頭湯微汗之。虛者,地仙丹。 上體痛者,宜祛風熱豁痰,二陳湯主之。痰熱客太陽, 頸項強,動則微痛者,加酒芩、羌活、紅花。濕痰鑽注肢 節痛者,加二朮、威靈仙、乾薑、黃蘗、羌活、白芍。結陽肢 腫者,倍加黃芩。濕痰橫行手臂痛,加南星、蒼朮、酒芩、 香附、威靈仙。臂重難舉者,加二朮、羌活、桂枝、威靈仙、 黃芩。臂軟難舉者,加南星、枳實、木香、薑黃。如臂痛不 能舉,或連指掌腫痛者,舒經湯。肩忽痛者,小柴胡湯 去半夏,加防風、當歸、生地、大黃、黃連、滑石。肩背痛,因 食積者,單龜板為丸,薑湯下。肩腿痛者,用龜板一兩, 側柏葉、香附各五錢,白芥子、凌霄花各一錢五分,為 末,酒糊丸,四物湯加甘草、陳皮,煎湯下。背心常一片 冰冷者,導痰湯合蘇子降氣湯。

下體痛者,宜流濕行氣,四物湯主之。陰虛臀尖痛者, 膀胱有火,加知母、黃蘗及桂少許;有痰,合二陳湯,加 澤瀉、前胡、木香為引;痛甚加乳香、沒藥;熱者合大承 氣湯下之。兩腿痛者,加牛膝、陳皮,吞加味三妙丸。兩 腿痛甚,素虛性急,或痢後血流經絡作痛者,加桃仁、 牛膝、陳皮、甘草、薑汁煎熟,調「潛行散。」如兩腿間忽一、 二點,痛入骨不可忍者,用芫花根為末,酢調敷痛處, 以帕緊紥。產後有此疾者,亦宜。兩足痛,當歸拈痛湯。 凡痛風丸散佐使,在上加羌活、威靈仙,在下加牛膝、 防己、木通、黃蘗,在手臂加桂枝,引至痛處。如遍身痛 者,則問所起處加之。

痛風百節痠痛無定處,久則變成風毒,痛入骨髓,不 移其處,虎骨散、麝香丸。如赤腫灼熱者,敗毒散。肢節 腫痛,挾濕熱者,麻黃赤芍湯主之。

外因濕證,腫滿身痛如脫者,除濕湯。寒濕者,附子六 物湯、捉虎丸。濕熱者,五苓散加蒼朮、防風、羌活、白芷、 黃蘗、竹瀝、薑汁。走注者,四妙散。肢節腫,脈滑者,加南 星、木香、檳榔、蒼朮、黃蘗、防己。

濕氣背傴僂,足攣成廢者用甘遂一錢為末,入豬腰 內煨食之,上吐下瀉。

風證黃汗出,面微紅,掣痛,熱者,防風通聖散,或小續 命湯去附子,加羌活、黃芩;虛者,烏藥順氣散、「獨活寄 生湯,上體金棗丹,下體換腿丸。」

風中肩背,太陽氣鬱,不可回顧,或肺氣鬱熱,小便數 而欠伸。宜「通氣防風湯、羌活勝濕湯。」

風濕相搏痛者,甜瓜子丸、「神仙飛步丹、龍虎丹、活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