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2 (1700-1725).djvu/30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四十七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二十七

  痹門二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痛風 著痹

  李中梓醫宗必讀諸痹

  喻昌醫門法律痛風 風痹 腎著即痹 律一條

  張介賓景岳全書論痹證 治法 歷節風痛

  方一附子八物湯 桂枝芍藥知母湯 導水丸 通經散 潛行散 蒼朮復煎散

  越婢湯 三妙丸 天麻黃芪湯 單豨薟丸 蓖麻蒸痹法 擦痹法 茯苓湯 沖和補

  氣湯 活血應痛丸 行濕流氣散 換腿丸 麝香丸 神效黃芪湯 二妙蒼蘗散 牛

  蒡子散 四君子湯 二陳湯 補中益氣湯 十全大補湯 當歸拈痛湯 犀角湯 茵

  芋丸 趂痛散 小續命湯 史國公浸酒方 加味二妙丸 三五七散 起死神應丹

  愈風丹 經驗九藤酒 木瓜虎骨丸 茖蔥丸 烏靈丸 芍藥補氣湯 黃芪桂枝五物

  湯 獨活寄生湯 桂枝附子湯 甘草附子湯 風濕方 黃芪湯 補氣升陽和中湯

  白蘞散 血痹大易方 諸風方 附子酒 除風濕羌活湯 附子湯 附風湯 茯苓湯

   茯苓川芎湯 大豆糵散 腎著湯 木香丸 升麻湯 苦參丸 附子丸 前胡散

  補氣湯 蔓荊實丸 家寶丹 如神救苦散 又方 萆薢丸 臂痛方 八珍丸 四妙

  散 麻黃赤芍湯 又方 痛風丸 乳香丸 加味四物湯 防風天麻散 神通飲 兩

  手痹方 舒筋立安散 透骨膏 八風九州湯 除濕蠲痛湯 海桐皮散 攝風酒

藝術典第二百四十七卷

醫部彙考二百二十七

痹門二

《明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

痛風

痛風,即《內經》痛痹。上古多外感,故云「三氣合而為痹。」 今人多內傷氣血,虧損濕痰陰火,流滯經絡,或在四 肢,或客腰背,痛不可當,一名白虎歷節風是也。大抵 濕多則腫,熱多則痛,陰虛則脈弦數,而重在夜,氣虛 則脈虛大,而重在日。

著痹

四肢肌肉不為我用。似偏枯而多痛。著與痛風相類 者痹也。分虛實標本治。

俞子木曰:痹者,閉也。五臟六腑正氣為邪氣所閉,則 痹而不仁。《靈樞經》曰:「病人一臂不遂,時復移於一臂 者,痹也,非風也。」《要略》曰:「風病半身不遂,若但閉不遂 者,痹也。」經曰: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風多則行,寒多 則痛,濕多則著,故痹多重痛沉著。

《李中梓醫宗必讀》

諸痹

筋痹,即風痹也。游行不定,上下左右,隨其虛邪與血 氣相搏,聚於關節,或赤或腫,筋脈弛縱,古稱「走注」,今 名「流火」,防風湯主之。如意通聖散、桂心散、沒藥散、虎 骨丸、十生丹、一粒金丹、乳香應痛丸。

肌痹,即著痹濕痹也,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緩弱,皮膚 不仁,精神昏塞,今名「痲木」,神效黃芪湯主之。

《醫門法律》
臣喻昌著

痛風

痛風,一名白虎,歷節風實,即痛痹也。經既言以寒氣 勝者為痛痹矣,又言「凡傷於寒者,皆為熱病」,則用藥 自有一定之權衡。觀《金匱》用附子、烏頭,必用於表散 藥中,合桂枝、麻黃等藥同用,即發表不遠熱之義。至 攻裡必遵《內經》,不遠於寒可知矣。諸家方中不達此 義,即攻裡概不遠熱,獨《千金》犀角湯一方,深有合於 《經》意。特表之為例。

更有內熱因血虛熾盛,始先表散,藥中不能用辛熱 者,即當取夏月治溫熱病之表法為例。諸家復無其 方,獨《本事方》中有牛蒡子散,先得我心,亦并表出。

風痹

中風四證,其一曰風痹,以諸痹類風狀,故名之。然雖 相類,實有不同。風則陽先受之,痹則陰先受之耳。致 痹之因,乃風寒濕互相雜合,匪可分屬。但以風氣勝 者為行痹,風性善行故也;以寒氣勝者為痛痹,寒主 收急故也;以濕氣勝者為著痹,濕主重滯故也。 邪之所中,五淺五深,不可不察。在骨則重而不舉,在 經則屈而不伸,在肉則不仁,在脈則血凝而不流,在 皮則寒,此五者,在軀殼之間,皆不痛也。其痛者,隨血 脈上下,寒凝汁沫,排分肉而痛,雖另名「周痹」,亦隸於 血脈之中也。骨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筋痹不 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脈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 心;肌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皮痹不已,復感於 邪,內舍於肺。此五者,亦非徑入五臟也。五臟各有合 病,久而不去,內舍於其合也。蓋風寒濕三氣,離合牽 制,非若風之善行易入,故但類於中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