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2 (1700-1725).djvu/6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五十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三十

  寒門二

  王肯堂證治準繩中寒

  喻昌醫門法律序 陰病論 律三條 色脈六則

  張介賓景岳全書論寒病證治

  方薑附湯 理中湯 四逆湯 白通湯 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 通脈四逆湯 三建

  湯 霹靂散 厚朴七物湯 附子粳米湯 大建中湯 大黃附子湯 赤丸 鐵刷湯

  桂附丸 胡椒理中丸 附子散 二氣湯 二氣丹 來復丹 金液丹 神珠丹 大已

  寒丸 附子溫中湯 黑錫丹 靈砂 養正丹 回陽救急湯 熨法 不換金正氣散

  薑桂散 沉香桂附丸 四味回陽飲 六味回陽飲 理陰煎

  單方

  醫案

藝術典第二百五十卷

醫部彙考二百三十

寒門二

《明王肯堂證治準繩》

中寒

「中寒之證,身體強直,口噤不語,或四肢顫掉,或洒洒 惡寒,或翕翕發熱,或卒眩運,身無汗者,此寒毒所中 也」,其異於傷寒何也?曰:「傷寒發熱,而中寒不發熱也。」 仲景於傷寒詳之,而中寒不成熱者未之及,何也?曰: 陽動陰靜,動則變生,靜則不變,寒雖陰邪,既鬱而成 熱,遂從乎陽動,傳變不一,靡有定方,故極推其所之 之病,不得不詳也。其不成熱者,則是邪中於陰形之 中,一定而不移,不移則不變,不變則止在所中寒處 而生病,是故略而不必詳也。治之先用酒調蘇合香 丸,輕則五積散加香附一錢,麝香少許,重則用薑附 湯。若人漸甦,身體回煖,稍能言語,須臾問其別有何 證,寒脈遲緊,挾氣帶洪,攻刺作痛,附子理中湯,加木 香半錢;挾風帶浮,眩運不仁,加防風一錢;挾濕帶濡, 腫滿疼痛,加白朮一錢;筋脈牽急,加木瓜一錢;肢節 疼痛,加桂一錢。亦可灸丹田穴,以多為妙。大抵中在 皮膚則為浮,中在肉則為苛為重,為聚液分裂而痛, 或痛在四肢,或痛在胸脅,或痛脛背,或痛在小腹 引睪,或經脈引注臟腑之膜原,為心腹痛,或注連於 臟腑,則痛死不知人;中於筋骨,為筋攣骨痛,屈伸不 利。中入六腑五臟,則仲景述在《金匱要略》中。所以肺 中寒者,吐濁涕;肝中寒者,兩臂不能舉,舌本燥,喜太 息,胸中痛而不得轉側,則吐而汗出也。心中寒者,其 人苦心如噉蒜狀,劇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譬如蟲 注。其脈浮者,自吐乃愈。不言「脾腎二臟中寒者」,缺文 也。然所謂中臟者,乃中五臟所居畔界之郭內,阻隔 其經,臟氣不得出入,故病。若真中臟,則死矣。

《永類鈐方》云:「肝中寒,其脈人迎并左關緊而弦,其證 惡寒發熱,面赤如有汗,胸中脅下攣急,足不得伸。心 中寒者,其脈人迎并左寸緊而洪,其證如噉蒜虀,甚 則心痛徹背,惡寒,四肢厥,自吐昏塞不省。脾中寒,其 脈人迎并右關緊而沉,其證心腹脹,四肢攣急,噯噫 不通,臟氣不傳,或祕或泄。肺中寒,其脈人迎并右寸」 緊而濇,其證善吐濁氣,短不能報息,洒洒而寒,吸吸 而咳。腎中寒,其脈人迎并左尺緊而滑,其證色黑氣 弱,吸吸少氣,耳聾腰痛,膝下拘疼,昏不知人。治當審 微甚,甚則以薑附湯為主,微則《不換金》,正氣散加附 子附子五積散。臍腹痛,四肢厥,附子理中湯、薑附湯, 入肝加木瓜,入肺加桑皮,入脾加朮,入心,加「茯苓。」

《醫門法律》
臣喻昌著并序

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分配,手足六經,百病之生,莫不由之。軒岐論列,要在於此。然原始上古經文,先師僦季貸所傳,每思洪荒初闢,結繩紀事,書從何來,豈光音天化生世界,早有天醫降下乎?抑仰求大自在天而得之乎?然而醫藥者,上天之載也,窮理盡性至命,首推醫學矣。去古漸遠,無階可升,日取《內經》讀之,其端緒或有或無,有者可求,無者將何求耶?君相二火及燥氣,未曾深及,即寒之一氣,賴先聖張仲景推演傷寒中寒為二論,不知中寒論何以不入《金匱》之藏?至晉初即無可搜求,並其弟子衛、沈四逆三部,厥經亦亡,從未有老醫宿學記載一語。晉人之淺於譚醫,豈待問哉!設使晉代仙醫許旌陽、葛稚川之流,仰遡丹臺紫府,大自在天之藏,得其原論,亦未必為當世之所好矣。昌既常論《傷寒論》,不揣凡駑,竊欲擬議仲景傳世之文,以窺見不傳之一班後及《內經》之風熱暑濕,并燥火缺略,百病傳訛,綿力任重,老而不休,志非不苦,但以從不見聞之說,定為率由,坦道按劍而詫不祥,在所不免。然《十百》中豈無二三「知己」 取其《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