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2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湯加黃連一錢。熱而汗多畏風甚者,生料五苓散。熱 而渴者,五苓散兼進縮脾飲。

暑氣攻裏熱不解,心煩口乾。辰砂五苓散,或香薷飲, 加黃連一錢。若大渴不止,辰砂五苓散,吞「酒煮黃連 丸。」

暑氣攻裏。腹內刺痛。小便不通。生料五苓散。加木香 七分。

冒暑飲酒,引暑入腸內,酒熱與暑氣相并,發熱大渴, 小便不利,其色如血,生料五苓散去官桂加黃連一 錢,《五苓散》去桂,吞酒煮黃連丸。

暑氣入腸胃。而小便艱澀不通者。加味香薷飲。仍佐 以三黃丸。

暑氣入心。身煩熱而腫者。宜辰砂五苓散。或香薷飲。 加黃連一錢。

傷暑而傷食者,其人頭疼背寒,自汗發熱,畏食惡心, 噫酸臭氣,胸膈痞滿,六和湯倍砂仁。

若因暑渴,飲食冷物,致內傷生冷,外傷暑氣,亦宜此 藥。暑先要入心者,心屬南方離火,暑氣所入,各從其 類。小腸為心之腑,利心經暑毒,使由小腸中出,五苓 散利小便,為治暑上劑也。

「有傷於暑,因而露臥,又為冷氣所入,其人感暑復感 冷,自汗怯風,身疼頭痛,去衣則凜,著衣則煩,或已發 熱,或未發熱,並宜六和湯」內加扁豆、砂仁,一方用藿 香,一方用紫蘇,正治也。已感於暑,而復外感於風寒, 或內傷生冷,以藿香、紫蘇兼能解表,砂仁、扁豆兼能 溫中。然感暑又感冷,亦有無汗者,只宜前藥。若加以 感風,則斷然多汗。審是此證,宜生料五苓散內用桂 枝為佳。市井中多有此病,往往日間冒熱經營,夜間 開牕眠臥,欲取清涼,失蓋不覺,用藥所當詳審。有此 證而發潮熱似瘧,猶未成瘧者,六和湯、養胃湯各半 貼相和煎。有此證而鼻流清涕,或鼻孔熱氣時出,六 和湯加川芎半錢,羌活、黃芩各七分。

有因傷暑。遂極飲以冷水。致暑毒留結心胸。精神昏 憒。語音不出。煎香薷湯。化蘇合香丸服。

有因傷暑,用水沃面,或入水洗浴,暑濕相搏,自汗發 熱,身重,小便不利,宜五苓散。

傷暑而大汗不止,甚則真元耗散,宜急收其汗,生料 五苓散倍官桂,或加黃芪,如白朮之數,此亦古法也。 傷暑自汗,手足厥冷者,煎六和湯調蘇合香丸。 傷暑自汗,手足時自搐搦者,謂之「暑風。」緣已傷於暑, 毛孔開而又邪風乘之,宜香薷飲或香薷湯,並可加 羌活一錢。痰盛者,六和湯半貼,和星香散半貼。 暑月身痒如針刺,間有赤腫處,亦名暑風。末子六和 湯和消風散,酒調服。暑風而加以吐瀉兼作者,六和 湯、藿香正氣散各半貼,加全蠍三箇。

有暑毒客於上焦。胸膈痞塞。湯藥至口即出。不能過 關。或上氣喘急。六和湯浸冷。調入麝香少許。

伏暑煩渴而多熱痰者,於消暑丸中每兩入黃連末 二錢,名「黃連消暑丸」,或二陳湯,或小半夏茯苓湯,並 可加黃連一錢。暑氣久而不解,遂成伏暑,內外俱熱, 煩躁自汗,大渴喜冷,宜香薷飲加黃連一錢,繼進白 虎湯。若服藥不愈者,暑毒深入,結熱在裏,譫語煩渴, 不欲近衣,大便祕結,小便赤澀,當作熱病治,可於傷 寒陽明證求藥,如「調胃承氣湯、三黃石膏湯之類。」

《樓英醫學綱目》

中暑

脈虛,身熱自汗惡寒者,中暑也,白虎加桂湯主之。 若先飲冷,後傷暑者,五苓散主之。此必心下痞憹,生 薑湯調服佳,或四君子調中亦可。中和後,或小便不 利,或莖中痛,宜用蒲黃三錢,滑石五錢,生甘草一錢。 或難予曰:「王彥龍病,何名賊邪?」予曰:「《難經》云:五邪有 實邪、虛邪、正邪、微邪、賊邪。從後來者為虛邪,從前來 者為實邪,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從所勝來者為微 邪,自病者為正邪。」又曰:假令心病中暑為正邪,中濕 得之為賊邪。今心先受暑,而濕邪勝之,水尅火,從所 不勝,斯謂之賊邪,五邪之中最逆也。《難經》曰:「濕溫之 脈,陽濡而弱,陰小而急。」濡弱見於陽部,濕氣搏於暑 也;小急見於陰部,暑氣蒸濕也。故經曰:暑濕相搏,名 曰濕溫,是謂賊邪也。不特此也,予素有停飲之疾,每 至暑月,兩足有汗,漐漐不乾,服此樂二三盞即愈。 濕溫汗少者,白虎加蒼朮;汗多者,白虎加桂枝。

《王綸明醫雜著》

《暑病證治》

夏至日後病熱為暑。暑者,相火行令也。夏月人感之, 自口齒而入,傷心包絡之經,其脈虛,或浮大而散,或 弦細芤遲。蓋熱傷氣,則氣消而脈虛弱。其為證,汗煩 則喘喝,靜則多言,身熱而煩,心痛,大渴引飲,頭疼自 汗,倦怠少氣,或下血發黃生斑,甚者火熱制金,不能 平木,搐搦不省人事。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暑 傷氣宜補真氣為要。又有惡寒或四肢逆冷。甚者迷 悶不省而為霍亂吐利。痰滯嘔逆。腹痛瀉痢。此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