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2 (1700-1725).djvu/9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五十三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三十三

  濕門一

  黃帝素問生氣通天論 陰陽應象大論 五臟生成篇 脈要精微論 臟氣法

  時論 宣明五氣論 通評虛實論 太陰陽明篇 痹論 痿論 調經論 氣交變大論

   五常政大論 六元正紀大論

  靈樞經邪氣臟腑病形篇 五色篇 百病始生篇 九宮八風篇

  扁鵲難經中濕

  張機金匱要略

  朱肱活人書中濕 風濕 濕溫

  劉完素六書濕病

  張從政儒門事親

  李杲十書陽明病濕勝自汗論 濕熱成痿肺金受邪論 秋傷於濕冬生欬嗽

  朱震亨心法中濕

  戴思恭證治要證濕辨中傷

  李梴醫學入門濕分內外上下

  趙獻可醫貫濕論

  喻昌醫門法律濕論 論治濕諸方 風濕論 暑濕論 律三條

  張介賓景岳全書論證 論治

藝術典第二百五十三卷

醫部彙考二百三十三

濕門一

《黃帝素問》

《生氣通天論》

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 為拘,弛長為痿。

陽氣者,若天與日,因而上者也。傷於濕者,下先受之。陰病者,下行極而上。陰濕之邪,上千陽氣而冒明,故首如裹。濕傷陽氣,則化熱矣。陽氣者,柔則養筋,陽氣傷而不能榮養於筋,大筋連於骨節之內,故鬱熱而緛短。小筋絡於骨肉之外,故因濕而弛長。短則縮急而為拘攣,長則放縱而為痿棄。

秋傷於濕,上逆而欬,發為痿厥。

陰病者,下行極而上,故秋傷於濕,上逆而欬。

《陰陽應象大論》

濕勝則濡瀉。

濕淫所勝。則脾土受傷。而為濡瀉之病矣。

秋傷於濕。冬生咳嗽。

秋時之陰也。濕氣之陰也。秋傷濕謂之重陰。冬欬嗽者。重陰而變陽也。

中央生濕,

中央主土,而灌溉四旁,故生濕。

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

清濕地氣之中人也,必從足始,故感則害皮肉筋脈。

《五臟生成篇》

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胠,名曰 「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

脈長而彈,弦而急也。此得之寒濕而陽氣受傷,故弦急也。邪在心下支胠間,故脈左右彈。清濕地氣之中人,必從足始。足厥陰之脈,從足上膕入毛中,過陰器,扺小腹,布脅肋,故病證與疝病相同,而腰痛足冷。厥陰與督脈會於巔,故頭痛也。

《脈要精微論》

中盛臟滿,氣勝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 也。

腎為水臟,受五臟之精而藏之。如腎不受藏則中盛,臟滿不藏,而反勝於中,則傷動其腎志矣。氣勝傷恐,則精亦外溢,故曰此中氣之濕也。聲如從室中言者,音不響亮,而聲不外出也。

《臟氣法時論》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禁濕地濡衣。

脾屬陰土,喜燥惡濕,苦乃火味,故宜食土以燥之。

《宣明五氣論》

脾惡濕。

「惡」即「苦之」之意。

《通評虛實論》

「蹠跛」,寒風濕之病也。

蹠。足也。跛。行不正而偏廢也。風寒濕邪皆能為之。

《太陰陽明篇》

陽受風氣,陰受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