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2 (1700-1725).djvu/94

此页尚未校对

手太陰主氣而主皮毛。故風氣乘之。身半以下。足太陰陽明皆主之。故感地之濕氣。

故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上先受之」者。言邪氣之中人也高。故邪氣在上也。「下先受之」者。言清濕地氣之中人也。必從足始。故清氣在下也。

《痹論》

濕氣勝者,為著痹也。

痹者,閉也。濕流關節,故為留著之痹。

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濕甚也。陽氣少,陰氣盛,兩氣 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痿論》

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 痹而不仁,發為肉痿,故《下經》曰:「肉痿得之濕地也。」

「有漸於濕」者,清濕地氣之中於下也。以水為事者,好飲水漿,濕濁之留於中也。若有濕濁之所留,而居處又兼卑下,內外相濕,以致肌肉濡漬,痹而不仁,發為肉痿也。

《調經論》

寒濕之中人也,皮膚不收,肌肉堅緊,榮血泣,衛氣去, 故曰「虛。」虛者聶辟氣不足,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故快 然而不痛。

表陽之氣,主於皮膚,寒濕之陰邪,傷人陽氣,是以皮膚不收,陽氣不能外禦,故邪入於肌肉而堅緊也。榮血泣而不行,衛氣去於膚表,故為虛也。言此虛者,虛於外而辟積於內也。此表氣不足,故按摩之,則裡氣出以溫之,故快然而不痛。

《氣交變大論》

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 樂,體重煩冤。

太陰所至為雲雨,蓋濕土之氣上升而為雲為雨。腹痛,腎臟之病,土勝而水傷也。腎為生氣之原,腎氣受邪,故手足厥冷。腎藏志,志不舒,故意不樂。腎乃血氣之生原,水不能濟火,故體重煩冤。土運太過,諸甲歲也。

歲水不及,濕迺大行,民病腹滿身重濡瀉,寒瘍流水, 腰股痛,發膕腨,股膝不便,煩冤,足痿清厥,足下痛,甚 則跗腫。

「水運不及,土乃勝之,故濕氣大行。濕土太過,傷及腎陰,故為腹滿身重」諸病。寒毒而無熱化,故發為寒瘍而無膿也。寒氣上凌,故煩冤也。水運不及,六癸歲也。

《五常政大論》

備化之紀,其令濕,

土氣平和,是謂「備化。」在天為濕,土之令也。

敦阜之紀,大雨時行,濕氣乃用,燥政乃辟。其動濡積 并稸。其病腹滿,四肢不舉。大風迅至,邪傷脾也。

土運太過,是謂敦阜。大雨時行,乃濕氣上蒸。夏秋之交,濕土主令,濕氣盛,故秋之燥氣乃辟,濕則濡滯而成積聚,腹滿,四肢不舉。水濕之為病也。土氣太過,風乃復之,脾反受傷。

太陽司天,土乃潤,水豐衍,濕氣變物,水飲內稸,中滿 不食,皮𤸷肉苛,筋脈不利,甚則胕腫,身後癰。

太陽司天,則太陰濕土在泉,故土乃潤水。豐衍者,土能制水也。長夏之交,水濕相合,無火土之長化,是以濕氣變物。水飲中滿,皮𤸷肉苛,皆水濕之為病。身後癰者,癰發於背也。

《六元正紀大論》

太陽司天之政,寒濕之氣,持於氣交。民病寒濕發,肌 肉萎,足痿不收,濡瀉血溢。

「寒濕之氣,持於氣交」者,上下交互也。民病肉萎濡瀉諸證,皆寒濕之氣發而為病也。

四之氣,風濕交爭,民病大熱少氣,肌肉萎,足痿,注下 赤白。

加臨之氣,乃厥陰風木;四之主氣,乃太陰濕土,是以風濕交爭。民病大熱少氣者,風濕之病也;肉萎足痿者,濕土之氣也;「注下赤白」者,濕熱之交感也。

終之氣,地氣正,濕令行,陰凝太虛,埃昏郊野,民乃慘 凄,寒風以至,反者孕乃死。

在泉之氣,臨於終氣,故地氣正而濕令行。「陰凝太虛」者,太陰之氣運於上也;「埃昏郊野」者,濕土之化布於下也。「民乃慘凄」者,陰濕之氣行於中也。

少陽司天之政,二之氣,濕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熱鬱 於上,欬逆嘔吐,瘡發於中,胸嗌不利,頭痛身熱,昏憒 膿瘡。

二之客氣,乃太陰濕土,厥陰風氣,雖上從少陽,而亦不能勝其雨濕,風火氣盛,得陰濕以和之,故民乃康。其有災眚,則病熱鬱嘔吐,昏憒膿瘡諸證,皆陰濕凝於外,火熱鬱於內也。

太陰司天之政,民病寒濕腹滿,身䐜憤,胕腫痞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