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2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復作矣。

《李杲十書》

《陽明病濕勝自汗論》

或曰:濕之與汗,陰乎陽乎?曰:西南坤土也,脾胃也。人 之汗,猶天地之雨也,陰滋其濕,則為霧露為雨也。陰 濕,寒下行之地氣也。汗多則亡陽,陽去則陰勝也,甚 為寒中。濕勝則音聲如從瓮中出,濕若中水也。相家 有說,土音如居深瓮中,言其壅也,遠也,不出也。其為 濕審矣。又知此二者,一為陰寒也。《內經》曰:「氣虛則外 寒,雖見熱中,蒸蒸為汗,終傳大寒」,知始為熱中,表虛 亡陽,不任外寒,終傳寒中,多成痹寒矣。色以候天,脈 以候地,形者乃候地之陰陽也。故以脈氣候之,皆有 形無形可見者也。

《濕熱成痿肺金受邪論》

六七月之間,濕令大行,子能令母實而熱旺,濕熱相 合,而刑庚大腸,故寒涼以救之。燥金受濕熱之邪,絕 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 痿耎癱瘓不能動,行走不正,兩足欹側,以清燥湯主 之。

《秋傷於濕冬生欬嗽》

秋者,清肅之氣,收斂下行之體也。為濕所傷,是長夏 之氣,不與秋令也。秋令不及,所勝妄行,故火得以炎 上而剋金。心火既刑於肺,故肺氣逆而為欬。所不勝 者侮之,故木氣上行,與火同德,動而不息也。所生者, 受病而腎水虧也。長夏已亢,三焦之氣盛也。命門者, 三焦之舍也,故迫腎水上行,與脾土濕熱相合為痰, 因欬而動於脾之濕也,是以欬嗽有聲有痰。欬嗽不 發於秋,而發於冬者,以其六陰之極,肅殺始得其氣, 故肺不欬嗽於秋,而欬嗽於冬也。欬嗽者,氣逆行上 也,氣上行而逆,故面目發微腫,極則身體皆腫,變為 水氣。故曰:「濁氣在上則䐜脹。」又曰:「諸氣膹鬱,皆屬肺 金」,此之謂也。春傷於風,夏傷於暑,冬傷於寒,辭理皆 順,「時」字傷令字也。獨秋傷於濕,作「令」字傷時字,讀者 不疑也。此四者,皆無所亢,而害其所乘之子也。邪從 「後」至,言歲之主氣,各差其分而為病,一定之法也。若 說「秋」字傷濕字,其文與上三句相通,其理與法不相 通,大抵理與法通,不必拘於文也。故說詩者,不以文 害辭,不以辭害意,以意逆志,為得之矣。故曰春傷於 風。說作「人為風所傷」,非也。若是,則止當頭痛惡風自 汗,何以言夏為飱泄哉?今言春傷於風,即是時傷令 也,明矣。《經》云:「東方來,為嬰兒風。」其傷人也,外在於筋, 內舍於肝。又曰:「春甲乙所傷,謂之肝風。」用此二句以 較前文,則辭理自通矣。

《朱震亨心法》

中濕

《本草》云:「蒼朮治濕,上下部皆可用。」

二陳湯中加酒芩。羌活蒼朮,散風行濕。

脾氣受濕,沉困無力,怠惰好臥。

去痰須用白朮。

「上部濕,蒼朮功烈。下部濕,宜升麻提之。」外濕宜表散, 內濕宜淡滲。

若燥濕,以羌活勝濕湯、平胃散之類。

若風濕相搏,一身盡痛,以「黃芪防己湯。」 若濕勝氣實者,以「神佑丸」、「舟車丸」服之。氣虛者,桑皮、 茯苓、人參、葶藶、木香之類。

凡肥人沉困怠惰,是濕熱,宜蒼朮、茯苓、滑石。

凡肥白之人,沉困怠惰,是氣虛,宜二朮、人參、半夏、草 果、厚朴、芍藥。

凡黑瘦而沉困怠惰者是熱,宜白朮、黃芩。

凡飲食不節,脾胃受傷,不能遞送,宜「枳朮丸。」

去上焦濕及熱,須用黃芩,瀉肺火故也。又如肺有濕, 亦宜黃芩。如肺有虛熱,宜天門冬、麥門冬、知母。用黃 芩多則損脾。

去中焦濕與痛熱,用黃連瀉心火故也。如中焦有實 熱,亦宜黃連。若脾胃虛弱,不能運轉而鬱悶,宜黃芩、 白朮、乾葛。若中焦濕熱積久而痛,乃熱勢甚盛,宜黃 連用薑汁炒。

去下焦濕腫及痛,併膀胱有火邪者,必須酒洗防己、 黃蘗、知母、草龍膽。又云:「凡下焦有濕,草龍膽、防己為 君,甘草、黃蘗為佐。如下焦腫及痛者,是濕熱,宜酒防 己、草龍膽、黃芩、蒼朮。」

若肥人氣虛之人,腫痛,宜二朮、南星、滑石、茯苓。 黑瘦之人,下焦腫痛,宜當歸、桃仁、紅花、牛膝、檳榔、黃 蘗。

戴思恭曰:「濕有自外入者,有自內出者,必審其方土 之致病源。東南地下,多陰雨地濕,凡受必從外入,多 自下起,以腿腫腳氣者多,治當汗散,久者宜疏通滲 泄。西北地高,人多食生冷濕麪、湩酪,或飲酒後,寒氣 怫鬱,濕不能越,以致腹皮脹痛,甚則水鼓脹滿,或通 身浮腫,按之如泥不起,此皆自內而出也。辨其元氣」 多少。而通利其二便。責其根在內也。此方土內外。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