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4 (1700-1725).djvu/103

此页尚未校对

差,冤沉幽冥。究其疵誤,皆寒熱未明,虛實不辨也。晚 近不足論,即在前賢,頗有偏僻。如《局方》與復庵,例行 辛熱,河間與丹溪,專用苦寒,何其執而不圓,相去天 壤耶!夫痢起夏秋,炎蒸熱鬱,本乎天也。因熱求涼,過 吞生冷,由於人也。氣壯而傷於天者,鬱熱居多;氣弱 而傷於人者,陰寒為甚。濕土寄旺四時,或從於火,則 陽土有餘而濕熱為病,《經》所謂「敦阜」是也。或從於水 則陰土不足而寒濕為病,《經》所謂「卑監」是也。言熱者 遺寒,言寒者廢熱,豈非立言之過乎?至以赤為熱,白 為寒,亦非確論,果爾,則赤白相兼者,豈真寒熱同病 乎?必以見證與色脈辨之,而後寒熱不淆也。須知寒 者必虛,熱者必實,更以虛實細詳之,而寒熱愈明耳。 脹滿惡食,急痛懼按者,實也;煩渴引飲,喜冷畏熱者, 熱也;脈強而實者,實也;脈數而滑者,熱也。外此則靡 非虛寒矣。而相似之際,尤當審察,如以口渴為實熱 是矣。不知凡係瀉痢,必亡津液,液亡於下,則津涸於 上,安得不渴?更當以喜冷、喜熱分虛實也。以腹痛為 實熱似矣。不知痢出於臟,腸胃必傷,膿血迫膚,安得 不痛?更當以痛之緩急,按之可否臟之陰陽,腹之脹 與不脹,脈之有力無力,分虛實也。以小便之黃赤、短 少為實熱是矣。不知水從痢去,溲必不長,液以陰亡, 溺因色變。更當以便之熱與不熱,液之涸與不涸,色 之澤與不澤,分虛實也。以裏急後重為實熱是矣。不 知氣陷則倉廩不藏,陰亡則門戶不閉,更當以病之 新久,質之強弱,脈之盛衰,分虛實也。至治法須求何 邪所傷,何臟受病。如因於濕熱者,去其濕熱;因於積 滯者,去其積滯;因於氣血者和之,新感而實者,可以 通因通用;久病而虛者,可以塞因塞用,是皆常法,無 待言矣。獨怪世之病痢者,十有九虛,而醫之治痢者, 百無一補。氣本下陷,而再行其氣,後重不益甚乎?中 本虛衰,而復攻其積,元氣不愈竭乎?濕熱傷血者,自 宜調血,若過行推蕩,血不轉傷乎?津亡作渴者,自宜 止泄,若再與滲利,津不轉耗乎?世之庸工,專守痛無 補法,且曰「直待痛止,方可補耳。」不知因虛而痛者,愈 攻則愈虛愈痛矣。此皆本末未明,但據現在者,為有 形之疾病;不思可慮者,在無形之元氣也。請以宜補 之證悉言之:脈來微弱者可補,形色虛薄者可補,疾 後而痢者可補,因攻而劇者可補。然而尤有至要者, 則在脾腎兩臟。如先瀉而後痢者,脾傳腎,為賊邪,難 療;先痢而後瀉者,腎傳脾,為微邪,易醫。是知在脾者 病淺,在腎者病深。腎為胃關,開竅於二陰,未有久痢 而腎不損者。故治痢不知補腎,非其治也。凡四君、歸 脾、十全、補中,皆補脾虛,未嘗不善。若病在火衰,土位 無母,設非桂、附大補命門,以復腎陽,以救脾母,則飲 食何由而進。門戶何由而固。真元何由而復耶。若畏 熱不前。僅以參朮補土。多致不起。大可傷矣。

證治

舊積者,濕熱食痰也,法當下之。新積者,下後又生者 也。或調或補,不可輕攻。若因虛而痢者,雖舊積亦不 可下,但用異功散,虛回而痢自止。《丹溪》有先用參朮, 補完胃氣而後下者,亦一妙法也,虛者宜之。

其色焦黑者。熱極反兼勝己之化。芍藥湯。黑如漆之 光者。瘀血也。桃仁承氣湯。

裏急而不得便者,火也。重者承氣湯,輕者芍藥湯。裏 急頻見污衣者,虛也,補中益氣湯去當歸,加肉果。 邪迫而後重者,至圊稍減,未幾復甚,芍藥湯。虛滑而 後重者,圊後不減,以得解愈虛故也。真人養臟湯。下 後仍後重者,當甘草緩之,升麻舉之。

虛坐努責者,乃虛坐而不得大便,血虛故裏,急,宜歸 身、地黃、芍藥、陳皮之屬。

噤口,乃食不得入,到口即吐。有邪在上膈,火氣沖逆 者,黃連、木香、桔梗、橘紅、茯苓、菖蒲。有胃虛嘔逆者,治 中湯。有陽氣不足,宿食未消者,理中湯加砂仁、陳皮、 木香、豆蔻;有肝氣嘔吐者,木香、黃連、吳茱萸、青皮、芍 藥之類。有水飲停聚者,輕者五苓散,重者加甘遂。有 積穢在下,惡氣熏蒸者,承氣湯,石蓮為末,陳米湯調 下。石蓮即是蓮子之老者,市中皆木蓮,不可用。《丹溪》 用人參、黃連濃煎,加薑汁,細細呷之,如吐再吃,但得 一呷,下咽便開。

屢止屢發,久不愈者,名曰「休息。」多因兜澀太早,積熱 未清,香連丸加參末、甘草、茯苓、枳實。有調理失宜者, 隨證治之。有虛滑甚者,椿根白皮東引者,水浸一日, 去黃皮,每兩配人參一兩,煨木香二錢,粳米三錢,煎 湯飲之,或大斷下丸。

腹痛因肺金之氣鬱在大腸間,宜桔梗開之,白芍、甘 草、陳皮、木香、當歸為主。惡寒加乾薑,惡熱加黃連。 肛門痛,乃熱留於下也,宜槐花、木香。挾寒者,理中湯。 《蟯蟲痢》蟯蟲,其形極細,九蟲之一也。胃弱腸虛,則蟯 蟲乘之,或癢或從穀道中溢出,雄黃銳散,內服桃仁、 槐子、蕪荑。

死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