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4 (1700-1725).djvu/17

此页尚未校对

醫案

《衛生寶鑑》曰:「中書左丞相史公,年六旬有七,至元丁 卯九月間,因內傷自利數行,覺肢體沉重,不思飲食, 嗜臥懶言語,舌不知味,腹中疼痛,頭亦痛而惡心。醫 以通聖散大作劑料服之,覆以厚衣,遂大汗出,前證 不除,而反增劇,易數醫四月餘不愈。予被召至燕,命 予治之。予診視,得六脈沉細而微弦,不欲食,食即嘔」 吐,中氣不調,滯于升降,口舌乾燥,頭目昏眩,肢體倦 怠,足胻冷,臥不欲起。丞相素不飲酒,肢體本瘦,又因 內傷自利,又復發汗,是重竭津液,脾胃愈虛,不能滋 榮周身百脈,故使然也。非甘辛大溫之劑,則不能溫 養其氣。《經》云:「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又脾不足者,以 甘補之。黃芪、人參之甘,補脾緩中,故以為君。形不足 者,溫之以氣;當歸辛溫和血潤燥;木香辛溫升降滯 氣;生薑、益智、草豆蔻仁辛甘大熱,以蕩中寒,理其正 氣;白朮、炙甘草、橘皮甘苦溫,乃厚腸胃;麥糵寬腸胃 而和中,神麯辛熱導滯消食而為佐使也。右件㕮咀 一兩,水煎服之。嘔吐止,飲食進,越三日,前證悉去。左 右侍者曰:「前證雖去,九日,不大便,如何?」予曰:「丞相年 高氣弱,既利且汗,脾胃不足,陽氣虧損,津液不潤也, 豈敢以寒涼有毒之劑下之?」仲景曰:「大發汗後,小便 數,大便堅,不可用承氣湯。如此雖內結,宜以蜜煎導 之。」須臾去燥屎二十餘塊,遂覺腹中空快,上下氣調, 又以前藥服之,喜飲食,但有所傷,則以橘皮枳朮丸 消導之,至月餘,其病乃得平復。丞相曰:「病既去矣,當 服何藥以防其復來?」予曰:「不然,但慎言語,節飲食,不 可服藥。夫用藥如用刑,民有罪則刑之,身有疾則藥 之。無罪妄刑,是謂虐民。無病妄藥,反傷正氣。軍志曰 允當則歸,服而舍之可也。」丞相悅而然之。

《奇效良方》曰:「政和中,一人病傷寒,得汗身涼,數日,忽 嘔吐,藥與飲食俱不下,醫者皆進丁香、藿香、滑石等 藥,下咽即吐。予曰:『此正汗後餘熱留胃,孫兆竹茹湯 正相當爾,急治藥與之,即時愈』。」

《醫學正傳》曰:「在城黃氏婦,年將三十,產後因食傷致 胃虛,不納穀四十餘日矣。聞穀氣則惡心而嘔,聞藥 氣亦嘔,求予治。予曰:『藥不能入口,又將何法以治之 乎?懇求不已,遂制一方,用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甘 草二分,陳皮、藿香、砂仁各五分,炒神麯一錢,十年以 上陳倉米一合,順流水二大,白盞煎沸,泡伏龍肝,研』」 細攪渾,放澄清,取一盞,加薑棗同煎前藥至七分,稍 冷服此藥,遂納而不吐,別以陳倉米煎湯,時時與之, 日進前藥二三服,漸能食粥而安。後以此法治十餘 人,皆驗。

《醫宗必讀》曰:「兵尊高元圃,久患嘔吐,閱醫頗眾,病竟 不減。余診之曰:『氣口大而軟,此穀氣少而藥氣多也。 且多犯辛劑,可以治表實,不可以治中虛,可以理氣 壅,不可以理氣弱。投以熟半夏五錢,人參三錢,陳倉 米一兩,白蜜五匙,甘爛水煎服,二劑減十劑。安 屯院孫瀟湘,夏月食瓜果過多,得食輒嘔,十日弗止。 舉家』」驚惶,千里迎余,比至署中,已二十日矣,困頓牀 褥,手足如冰。余曰:「兩尺按之有神,胃氣縷縷不絕,袛 因中氣本弱,復為寒冷所傷耳。」遂用紅豆丸連進三 服,至明日便能食粥,兼與理中湯加丁香、沉香,旬日 之間,飲食如常矣。

薛己《醫按》曰:「府庠沈文姬母,食濕麪,吞酸嘔吐,絕食, 服芩連等劑,加寒熱,口乾流涎,又食冬瓜一星,而嘔 吐愈甚。余謂此脾氣虛寒也,急用鹽艾、附子炒熱熨 臍腹,又令其子口氣接其母氣,神氣少甦,以參、朮、附 子、陳皮為丸,如粟米大,津嚥五七粒,次日加至十餘 粒,漸服煎劑一二匙,乃思粥飲。又以參朮藥五十餘」 劑而愈。

譚侍御每頭痛必吐清水,不拘冬夏,吃薑便止。余作 中氣虛寒,用六君、當歸、黃芪、木香、炮薑而瘥。 趙吏部文卿患吐不止,吐出皆酸味,氣口脈大於人 迎二三倍,速予投劑。予曰:「此食鬱上宜吐,不須用藥。」 乃候其吐清水,無酸氣,寸脈漸減,尺脈漸復,翌早吐 止,至午脈俱平復,勿藥自安。

余母六十有五,己卯春二月,飲食後,偶聞外言忤意, 嘔吐酸水,內熱作渴,飲食不進,惟飲冷水,氣口脈大 而無倫,面色青赤。此胃中濕熱鬱水,投之以藥,入口 即吐。第三日吐酸物,第七日吐酸黃水,十一日吐苦 水,脈益洪大,仍喜冷水。以黃連一味煎湯,冷飲少許。 至二十日加白朮、白茯苓;至二十五日加陳皮;三十 七日加當歸、炙甘草。至六十日始進清米飲半盞。漸 進薄粥飲。調理得痊。

一婦人,吞酸噯腐,嘔吐痰涎,面色純白,或用二陳、黃 連、枳殼之類,加發熱作渴,肚腹脹滿。余曰:「此脾胃虧 損,末傳寒中。」不信,仍作火治,肢體腫脹如蠱。余以六 君加附子、木香治之,胃氣漸醒,飲食漸進,虛火歸經; 又以補中益氣加炮薑、木香、茯苓、半夏,兼服全愈。 陳湖陸。母,久患心腹疼痛,每作必胸滿嘔吐,厥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