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4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疑邪未去盡,如何止住其水?萬一邪居中州,則腹心 之患不可不其言則是,其理則非。吾言大瀉者,乃 是純下清水,非言下痢也。痢無止法,豈瀉水亦無止 法乎?故人患水瀉者,急宜止遏。方用:白朮五錢,茯苓 二錢,車前子、北五味、酸棗仁各一錢,吳茱萸五分,水 煎服。此方止藥少於補藥,健脾去濕,水性分消,不收 而自收也。若純以粟殼之類,以濇止之,而不分消其 滔天之勢,則阻滯一時,勢必潰決,反生大害矣。 水瀉者,人見其如潮而來,如瀑而下,皆曰「宜急止之, 以免亡陰之證」,用粟殼、烏梅之類止之。其論則是,其 治則非也。水瀉雖不比痢疾之斷不可止,然而水瀉 之中,亦有不可遽止之病,如腹疼肛重,皆是有火,不 比虛寒之瀉也,當用通因通用之法治之。方用人參、 白芍各三錢,檳榔、車前、甘草各一錢治之。此方之妙 在車前以滑之,而佐以檳榔之去積,自然有滯皆行。 況車前性雖滑,而能分消水穀,則水氣自然分開,苐 大瀉之後,自然亡陰,又用人參以補氣,則氣足而陰 自生。又「久瀉自然虧中。」又加甘草以和之。雖是通 因通用之法。實乃扶正之方也。

大瀉之後,雖是火瀉,畢竟宜溫補之,以生其陰。瀉一 止,即宜用四物湯加人參、炮薑以溫補,而不可謂水 瀉忌滑,而禁用歸、熟也。

「陽證之火瀉也,完穀不化,飲食下喉即出,一日或瀉 十餘次,或數十次,或晝夜數百次,人以為熱也。然而 熱之生,生於腎中之水衰不能制火,使胃土關門不 守於上下也。論其勢之急迫奔騰,似乎宜治其標。然 治其標,不能使火之驟降,必須急補腎中之水,使火 有可居之地,而後不致於上騰。」方用熟地、白芍各三 兩,山萸、車前、甘草、茯苓各一兩,肉桂三分,水煎服。此 方乃補腎之湯,非止瀉之藥也。然而止瀉之妙,捷如 桴鼓。蓋腎水一生,腎火即降,頃刻應驗,非好為奇談, 而不據實理也。若止作胃虛有火治之,未嘗無功,終 不若此之捷。脾約丸亦佳,安能及此方之神哉。 凡人大便溏泄,小便艱澀,乃由氣虛,身子「羸弱,飲食 不進。」方用人參一兩,茯苓三錢,白朮五錢,陳皮、甘草、 澤瀉、車前子各一錢,水煎服。此乃病欲下行,隨其性 而下補之也。《方》用人參為君者,開其胃氣。胃為腎之 關,關門不開則上之飲食不能入,下之糟粕不能出。 妙在用人參以生胃土,而茯苓、車前能分消水穀也。 且胃之性最喜溫和,不喜「過濕,濕則必上壅而嘔,下 積而瀉矣。今順土之性而溫補之,則飲食自進,而大 小便各安其位矣。」此方生胃土以消水穀,誰曰不然。 然而不止生胃土也,且能健脾,脾健則胃氣益開,而 脾氣益壯,方中最妙用白朮也。白朮上利胃而下健 脾,且能祛濕以生腎,有此大功,則大小便得脾腎之 氣而能開「能闔,下既通達,又何患飲食之不進乎?吾 見其飽餐而無礙也。若服前方而不愈者,兼服八味 丸以補土母。蓋八味丸最能實大腸,利膀胱也。 大瀉之後,自多亡陰,宜以補陰藥治之。然而以補陰 之藥治之,反足增其水勢,法當以溫藥補之。」用熟地、 白朮、人參、薏仁各五兩,山藥、山茱萸各四兩,肉桂、肉 果、北五味、吳茱萸各一兩,各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 日晚飯前吞五錢,旬日即健矣。此方之妙,不用茯苓、 澤瀉、豬苓之類去分消水氣,而水氣自然分消。蓋補 腎正所以補脾,而緩治勝於急治也。

「火,瀉者乃火挾邪,勢將膀胱脾中水穀盡驅而出,必 欲無留一絲而後快,腹必大痛,手不可按,完穀不化, 飲食下喉即出捷如奔馬。若稍稍遲延,必死亡頃刻。 蓋其病得之下秋之暑熱,一遇涼風,便起波濤,乘風 拍浪,薄日掀天,直趨海口而下。若不急用大劑治之, 而尚王道之遲遲,鮮不敗乃事矣。」方當用大黃一兩, 「人參二兩,黃連、車前子各五錢,甘草一錢,水煎服。」此 方之奇,全在用大黃,既已火瀉,何反助其威?不知火 瀉之證,乃火留於腸胃之間,若不因勢利導,則火不 去而水不流,故必用大黃以利之也。然徒用大黃而 不多用人參,有攻無補,反致損傷真氣矣。至方中又 加甘草者,恐大黃過於猛迅,用此緩之也。更用車前 者。分消其水勢也。水不入於膀胱。則大腸增勢而添 流。今得車前。自然引水歸於故道。又何至陸地為水 鄉哉。此又霸治之妙法也。

方一

香茸丸普濟方

治飲酒成泄。骨立不能食,但飲酒即泄。

嫩鹿茸酥炙 肉蓯蓉煨,各一兩 麝香五分,另研

右為末,陳白米飯丸梧子大,每米飲下五十丸。

大承氣湯仲景下同

治下利,心下堅而脈實者。

大黃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芒硝三合 枳實五枚,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