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4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腸中寒,脹滿,善噫,聞食臭,胃氣不足,腸鳴腹痛,泄食 不化,心下脹,三里主之。

腰痛大便難,飱泄,腰尻中寒中窌主之。 《千金方》曰:「治四肢不可舉動,多汗洞利,灸大橫,隨年 壯。穴在俠臍兩邊各二寸五分。」

腹疾腰痛,膀胱寒,澼,飲注下,灸「下極腧,隨年壯。」 大都、太白,主暴泄心痛,腹脹,心痛尤甚。

陽綱,主大便不節,小便赤黃,腸鳴泄注。

屈骨端,主小便不利,大便泄數,并灸天樞。

京門、然谷、陰陵泉,「主洞泄不化。」

長強,主頭重洞泄。

陰陵泉、隱白,主胸中熱,暴泄。

《腎腧》、章門,主寒中洞泄不化。

會陽,主「腹中有寒,泄注,腸澼便血。」

三焦「腧、小腸腧、下窌、意舍、章門,主腸鳴、臚脹泄注。 中窌,主腹脹飱泄。 大腸腧,主腸鳴,腹䐜腫、暴泄。」 《古今醫統》曰:「百會一穴,在前頂心中央旋毛中,治久 泄下陷脫滑者,灸三壯。」

《脾腧》二穴。在十二椎下兩旁各開寸半。治泄瀉。灸三 壯。

《關元》一穴,在臍下三寸,治瀉不止,可灸七壯。

《腎腧》二穴,在十四椎下,兩旁各開一寸半,與臍平,可 灸五壯,治洞泄不止。

《大腸俞》二穴,在十六椎兩旁各寸半,可灸三壯,治腸 鳴腹脹暴瀉。

《天樞》二穴,在俠臍中兩旁各二寸陷中。《氣海》一穴,在 臍下,可灸三壯,治瀉。

《醫學綱目》曰:「治久泄瀉,取天樞二寸半,摘英五分,留 十呼,灸百壯。」

自利不止,取天樞、中樞。

又法:「取合谷、三里、陰陵泉;不應,取中脘、關元、天樞、神 闕。」

泄利不止,小腹絞痛,灸丹田百壯,三報穴。

渴飲水多,水穀一時下者,灸大椎三五壯,立已。 泄利不嗜食,灸長谷五十壯,三報。穴在脅臍旁相去 五寸,一名「循元穴。」

刺灸飱泄有三法:其一取脾。《經》云:「脾虛則腹滿腸鳴, 泄食不化,取其經足太陰、陽明。」又云:「飱泄取三陰之 上,補陰陵泉,皆久留之,熱行乃止。」又云:「飱泄取三陰 者是也。」三陰者,太陰也。

其二取腎。《經》云:「腎藏志,志有餘,腹脹飱,泄瀉,然筋血」 者是也。然筋,謂然骨,視血絡盛則瀉之。

其三取肝。《經》云:「肝足厥陰之脈,所生病者,胸滿嘔逆, 飱泄是也。視盛虛寒熱陷下施法也。」

導引

《保生祕要》曰:「水瀉導引法,撮緊穀道,交雙足而立,并 目存神,垂兩拳而直,縮腹聳肩,用意上提,力吸三五, 少間督氣上升,瀉利止矣。」

《運功》「先用歸元聚氣,次推大腸曲行,瀉火收,回復顧 念臍取靜,候瀉定,服氣補之。」

止瀉法:先念「臍」,或以兩手心覆之臍上,甚者將兩眼 之神藏之臍中。

《歸元聚氣訣》:歸元者,父母生人受氣之初,剪斷臍帶, 一點落根元也。有生之後,情欲雕琢,未免情耗氣散, 不能返本,須求安土敦仁之法。蓋土者,圭元也,仁者, 人也。以一點仁心,敦養於土,六根皆歸於元,心有所 注,久久凝定,便覺真種常在,方可用意運行。行之之 法,提氣出上,斡旋造化,從左而右,先運臍輪,收而放, 放而復收,以還本位。不離這箇,念自歸真矣。

醫案

《史記倉公傳》曰:「陽虛侯相趙章病,召臣意,眾醫皆以 為寒中。臣意診其脈,曰:『迵風。迵風者,飲食下嗌而輒 出不留,法曰五日死,而後十日乃死。病得之酒。所以 知趙章之病者,臣意切其脈,脈來滑,是內風氣也。飲 食下嗌而輒出不留者,法五日死。皆為前分界,法後 十日乃死。所以過期者,其人嗜粥,故中藏實;中藏實』」, 故過期。師言曰:安糓者過期,不安糓者不及期。 齊淳于司馬病,臣意切其脈,告曰:「當病迵風。」迵風之 狀,飲食下嗌輒後之,病得之飽食而疾走。淳于司馬 曰:「我之王家,食馬肝,食飽甚,見酒來即走去,驅疾至 舍,即泄數十出。」臣意告曰:「為火齊米汁飲之,七八日 而當愈。」時醫秦信在旁,臣意去,信謂左右閣都尉曰: 「意以淳于司馬病為何?」曰:「以為迵風可治。」信即笑曰: 「是不知也。淳于司馬病,法當後九日死,即後九日不 死。」其家復召臣意,臣意往問之,盡如意診。臣即為三 火齊米汁,使服之,七八日病已。所以知之者,診其脈 時,切之盡如法,其病順,故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