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4 (1700-1725).djvu/64

此页尚未校对

服藥之力也。」乃與藥,大下三十餘行,頓止。

一男子「病泄十餘年,豆蔻、阿膠、訶子、龍骨、烏梅、枯礬 皆用之矣。中脘、臍下、三里,歲歲灸之皮內。」槁,神昏 足腫,泄如泔水,日夜無度。戴人診其兩手脈沉且微, 曰:「生也。」病人忽曰:「羊肝生,可食乎?」戴人應聲曰:「羊肝 止泄,尤宜服。」病人悅而食一小盞許,以漿粥送之。又 食羊肝生一盞許,次日泄幾七分,如此月餘而安。此 皆忌口太過之罪也。戴人嘗曰:「胃為水穀之海,不可 虛怯,虛怯則百邪皆入矣。」或思葷茹,雖與病相反,亦 令少食,圖引漿粥,此權變之道也。若專以淡粥責之, 則病人不悅而食減,久則病增損命,世俗誤人也。 維揚府判趙顯之病虛羸,泄瀉褐色,乃洞泄寒中證 也,每聞大黃氣味即注泄。余診之,兩手脈沉而耎,令 灸水分穴一百餘壯,次服桂苓甘露散、胃風湯、白朮 丸等藥,不數月而愈。

麻先生妻,當七月間,病臟腑滑泄,以去濕降火之藥 治之,少愈。後腹脹及乳痛,狀如吹乳,頭重壯熱,面如 渥丹,寒熱往來,嗌乾嘔逆,胸脅痛不能轉側,耳鳴,食 不可下,又復瀉。欲瀉其火,臟腑已滑數日矣。欲以溫 劑止利,又禁上焦已熱,實不得其法。使人就諸葛寺 禮請戴人。戴人未至,因檢《劉河間方》,「惟益元散正對 此證,能降火解表,止渴,利小溲,定利安神。」以青黛、薄 荷末調二升,置之枕右,使作數次服之。夜半徧身出 冷汗如洗,元覺足冷如冰,至此足大煖,頭頓輕,肌涼 痛減,嘔定利止。及戴人至,余告之已解。戴人曰:「益元 固宜,此是少陽證也,能使人寒熱徧劇,他經縱有寒 熱,亦不至甚。既熱而有利,不欲再下,何不以黃連解 毒湯服之。」乃令診脈。戴人曰:「娘子病來,心常欲痛哭 為快否?」婦曰:「欲如此。余亦不知所謂。」戴人曰:「少陽相 火,凌爍肺金,金受屈制,無所投告。肺主悲,但欲痛哭 而為快也。」麻先生曰:「余家諸親無不敬服。脈初洪數 有力,自服益元散後已平。」又聞戴人之言,便以當歸 芍藥加入解毒湯中,服之大瘥矣。

東門一男子,病瀉利不止,腹鳴如雷,不敢冷坐,坐則 下注如傾。諸醫例斷為寒證,乾薑、官桂、丁香、豆蔻之 屬,枯礬、龍骨皆服之矣。何針不燔?何艾不炷?遷延將 二十載矣。一日問於戴人。戴人曰:「兩手寸脈皆滑,非 寒也。其所以寒者,水也。以茶調散涌寒水五七升,無 憂散泄積水數十行,乃通因通用之法也。」次以五苓 散淡劑滲泄利之,又以甘露散止渴,不數日而冷食 寒飲皆如故。此法王啟元稔言之矣,奈無人用之。 古郾一講僧,病泄瀉數年,丁香、豆蔻、乾薑、附子、官桂、 烏梅等燥藥,燔針燒臍焫灸,無有闕者。一日發昏不 省,檀那贈紙者盈門。戴人診兩手脈沉而有力。《脈訣》 云:「下利脈微小者生,脈洪浮大者無瘥。」以瓜蔕散涌 之,出寒痰數升。又以無憂散泄其虛中之積,及燥糞 盈斗。次以白朮調中湯、五苓散、益元散,調理數日,僧 已起矣。

殷輔之父年六十餘,暑月病泄瀉,日五六十行,自建 雄鎮來請戴人於陳州。其父喜飲,二家人輩爭止之。 戴人曰:「夫暑月年老,津液衰少,豈可禁水?但勸之少 飲。」比及用藥,先令速歸,以菉豆、雞卵十餘枚同煮,卵 熟取出,令豆軟,下陳粳米作稀粥,攪令寒食雞卵以 下之。一二頓,病減大半。蓋粳米、雞卵皆能斷利,然後 製抑火流濕之藥。調順而愈。

《格致餘論》曰:病之有本,猶草之有根也,去葉不去根, 草猶在也,治病猶去草,病在臟而治腑,病在表而攻 裏,非惟戕賊胃氣,抑且資助病邪?醫云乎哉?族叔祖 年七十,稟甚壯,形甚瘦。夏末患泄利至深秋,百方不 應。余視之曰:「病雖久而神不瘁,小便澀少而不赤,兩 手脈俱澀而頗弦,自言鬲微悶,食亦減。」因悟曰:「此必」 多年沉積,僻在腸胃。詢其平生喜食何物,曰:「我喜食 鯉魚,三年無一日缺。」余曰:「積痰在肺,肺為大腸之臟, 宜大腸之本不固也。當與澄其源而流自清。」以茱萸、 陳皮、青蔥、蔍苜根、生薑煎濃湯,和以沙糖,飲一椀許, 自以指探喉中,至半時辰,吐痰半升許如膠,是夜減 半。次日又飲,又吐半升而利止。又與平胃散。加白朮、 黃連。旬日而安。

《丹溪心法》曰:「朱仲符年近七十,右手風攣多年,七月 患泄瀉,百藥不愈,診其脈,右手浮滑而洪數。」余曰:「此 必太陰分有積痰,肺氣壅欝,不能下降,大腸虛而作 泄,當治上焦。」遂用蘿蔔子加漿水蜜探之而吐,得痰 一塊,大如椀,色如琥珀,稠黏如膠,泄利遂止,不服他 藥。

《衛生寶鑑》曰:「中書左丞相史公,年六旬有七,至元丁 卯九月間,因內傷自利數行,覺肢體沉重,不思飲食, 嗜臥懶言語,舌不知味,腹中疼痛,頭亦痛而惡心。醫 以通聖散作大劑料服之,覆以厚衣,遂大汗出,前證 不除而反增劇,易數醫四月餘不愈。余被召至燕,命 余治之。余診視,得六脈沉細而微弦,不欲食,食即嘔」 吐,中氣不調,滯於升降,口舌乾燥,頭目昏眩,肢體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