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4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針灸

《素問》曰:「霍亂,刺少陰俞旁五,足陽明及上旁三。」 《靈樞》曰:「足太陰之別,名曰公孫,去本節之後一寸,別 走陽明。其別者,入絡腸胃,厥氣上逆則霍亂,實則腸 中切痛,虛則鼓脹,取之所別也。」

清氣在陰,濁氣在陽,榮氣順脈,衛氣逆行,清濁相干, 亂於胸中,是謂大悗。故氣亂於腸胃,則為霍亂,取之 足太陰、陽明,不下者,取之三里。

《甲乙經》曰:「霍亂泄出不知,先取大谿,後取太倉之源。 霍亂,巨缺、關衝、支溝、解谿主之。」

霍亂泄利,期門主之。

厥逆霍亂,府舍主之。

霍亂逆氣,魚際太白主之。

霍亂遺尿失氣。三里主之。

霍亂,頸痹不仁,承筋主之。

霍亂轉筋,金門、僕參、承山、承筋主之。

《千金方》曰:「凡霍亂灸之,雖未能立瘥,終無死憂,不可 逆灸,或但先下後吐,當隨病狀灸之。」

霍亂,陰陵泉主之。

東垣十書曰:「《靈樞》五亂篇言氣亂於腸胃,取足太陰 陽明,不下,取足三里。蓋因足太陰虛者,於募穴導引 之,於血中有一說,腑輸去,腑病也。胃虛而致太陰無 所稟者,於足陽明胃之募穴中導引之。如氣逆上而 霍亂者,取三里,氣下乃止,不下復始。」

《醫學正傳》曰:「霍亂吐瀉不止垂死,灸天樞、氣海、中脘 四穴立愈。天樞二穴,在臍心兩旁,各開二寸。氣海一 穴,在臍下半寸;中脘一穴,在臍上四寸。」

《醫學綱目》曰:「霍亂,以竹杖兩手反抱拄於脊骨,就杖 兒上下各點一穴。如先吐,先灸上穴,先瀉,先灸下穴。 各三百壯,百發百中。」

霍亂吐瀉,「取中脘、天樞、三里、委中。」

又法「取上脘三里。」

吐利。上下俱出。臟痹膿血。頭重臂痛。「取太白、地機、風 府各五分。長強。尺澤各一寸。」

霍亂,手足厥冷,灸「三陰交」七壯。

霍亂病,人面正臥,兩手著身,以繩橫亙兩肘尖頭,依 繩下挾脊,兩邊相去各一寸,灸三七壯,無不驗。 霍亂已死,但有煖氣者,灸承筋七壯,立甦。取穴法:「以 繩從足拇指圍至後跟一匝,捻斷等折一半為度,以 此度從足跟貼地,量上至腨度極頭處是穴。」 霍亂轉筋,灸承山二十七壯,神效。

霍亂轉筋,在兩臂及胸堂中者,「筋拘不及動搖,亶中 中府巨闕胃脘尺澤太陰灸七壯。」

《奇效良方》曰:「霍亂吐瀉,令患人仰臥,揉艾鋪臍上,如 碟子大一指厚,熨斗盛火熨之。如無熨斗,以鏇子盛 湯盪之亦可。」

《景岳全書》曰:「乾霍亂,刺委中穴出血,或刺十指頭出 血,皆是良法。」今西北人凡病傷寒,熱入血分而不解 者,悉刺兩手膕中出血,謂之打寒。蓋寒隨血去,亦即 紅汗之類也。故凡病受寒霍亂者,亦宜以此法治之。 今東南人有刮沙之法,以治心腹急痛,蓋使寒隨血 聚,則邪達於外,而臟氣始安,此亦出血之意也。 轉筋,十指拘攣。不能屈伸。灸足外踝骨尖上七壯。 霍亂危急將死。用鹽填臍中。灸二七壯。立愈。

醫案

《千金方》曰:「武德中有德行尼名淨明,患霍亂已久,或 一月一發,或一月再發,發即至死。時在朝太醫蔣許 甘巢之徒亦不能識,余以霍亂治之,處虎掌一方得 愈,永不再發,故疏而記之。」

《衛生寶鑑》曰:「提學侍其公,年七十九歲,六月中暑毒, 霍亂吐利,昏冐終日不省人事,時夜方半,請予治之。 診其脈,洪大而有力,一息七八至,頭熱如火,足寒如 冰,半身不遂,牙關緊急。予思《內經》五亂篇中云:『清氣 在陰,濁氣在陽,營氣順脈,衛氣逆行,亂於胸中,是謂 大悗』。」霍亂之名,自此而生。蓋因年高氣弱,不任暑氣, 陽不維陰則瀉,陰不維陽則吐,陰陽不相維,則既吐 且瀉矣。前賢見寒多以理中丸,熱多以五苓散,為定 法治之。今暑氣極盛,陽明得時,況因動而得之中暍 明矣。非甘辛大寒之劑,則不能瀉其暑熱,墮浮溜之 火而安神明也。遂以甘露散,甘辛大寒,瀉熱補氣,加 白茯苓以分陰陽,約重一兩,冰水調灌。漸漸省事。而 諸證悉去。後慎言語。節飲食三日。以參朮調中湯之 劑增減服之。理正氣。逾十日後方平復。

戊午春,攻襄陽回,住夏曹州界,有蒙古百戶昔良海, 因食酒肉飲湩乳,得霍亂吐瀉,從朝至午,精神昏憒, 以困急來求予。視之,脈得浮數,按之無力,所傷之物 已出矣。即以新汲水半椀,調「桂苓白朮散」,徐徐服之, 稍安。又於牆陰掘一地穴,約二尺許,貯以新汲水在 內攪動,待一時澄清,名曰「地漿」,用清者一。再調服 之,漸漸氣調,吐利遂止,至夜方眠,翌日微躁渴,卻以 錢氏白朮散時時服之,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