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4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先膿血而後水瀉者,此腎傳脾,微邪易愈。」是皆先哲 之格言,以為後學之繩墨,醫者其可不詳究乎? 仲景治痢可下者,悉用承氣等湯加減下之。大黃之 寒,其性善走,佐以厚朴之溫,善行滯氣,緩以甘草之 甘,飲以湯液,灌滌腸胃,滋潤輕快,積行即止。《局方》用 砒丹巴硇,類聚成丸,其氣兇暴,其體重滯,積氣已行 而毒氣未消,猶暴賊手持兵刃,使之徘徊瞻顧於堂 奧之間,縱有愈病之功,而腸胃清純之氣,寧無損傷 之患。可溫者,乃用薑附溫之。《局方》例用熱藥為主,澀 藥為佐,用之於下利清白者猶可。其裏急後重。經所 謂下迫者。皆屬火熱所為。加以澀熱之劑。非殺而何。

《戴思恭證治要訣》

《論治法》

痢疾古名滯下,以氣滯成積,積久成痢。治法當以順 氣為先,須當開胃,故謂「無飽死痢病」也。

痢疾不問赤白,而知為寒熱之證。若手足和煖則為 陽,先用粟殼飲調五苓散,進感應丸。若覺手足厥冷 則為陰,當用煖劑,須當識此。

凡痢初發,不論赤白,裏急後重,頻欲登圊,及去而所 下無多,既起而腹內復急,宜用「藿香正氣散」加木香 半錢吞感應丸,或蘇合香丸吞感應丸。

赤痢血色鮮紅,或如蛇蟲形,而間有鮮血者,此屬熱 痢,宜藿香正氣散加黑豆三十粒,五苓散加木香半 錢,粟米少許,下黃連丸,或黃連阿膠丸、茶梅丸。熱甚, 服上項藥未效,宜白頭翁湯。若赤痢發熱者,敗毒散 加陳倉米一撮煎。

若血色黯如瘀,服冷藥所下,愈多去愈頻者,當作冷 痢,宜理中湯,或四君子湯加肉豆蔻、木香各半錢。 若感暑氣而成痢疾者,其人自汗發熱,面垢嘔逆,渴 欲引飲,腸內攻刺,小便不通,瘀血頻併,宜香薷飲加 黃連一錢,佐以五苓散,白湯調服。不愈則用蜜水調。 感暑成痢,疼甚而食不進者,六和湯、藿香正氣散各 半貼。名「木香交加散。」

白痢下如凍膠。或如鼻涕。此屬冷痢。先宜多飲除濕 湯。加木香一錢。吞感應丸。繼進理中湯。亦有下如 色。或如臘茶色者。亦宜用前白痢藥。

赤白雜者,宜胃苓飲加倉米一撮,煎吞「駐車丸。」 凡治痢須先逐去積滯,去已多,三五日後,自可兜澀, 不問赤白,俱宜水煑木香丸,或水煑木香飲、真人養 臟湯,或斷下丸。如白痢久而虛甚者,養臟湯加熟附。 赤痢加黑豆一小撮,白痢加乾薑一錢,赤痢亦可加 黃連一錢,新下者不必加此,《在人活法》。

《禁口痢》者,有得病即不能進食者,或因冷藥并藥過 多不食者,卻不可拘於赤痢難用熱藥之說,當以溫 中進食為先。宜治中湯加木香半錢,或縮砂一錢。 《休息痢》,因兜住太早,積不盡除,或因痢愈而不善調 理,以致時止時作,宜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木香半 錢,吞駐車丸。只緣兜住積滯,遂成休息,再投去積,卻 用兜劑。

勞痢,因痢久不愈,耗損積血,致腸胃虛空,變生他證, 或五心發熱,如勞之狀,宜蕷蓮飲,赤多倍蓮肉,白多 倍山藥,痢後調補,宜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半,即異 功散。惡甜者,生料平胃散加人參、茯苓各半錢。 諸病壞證,久下膿血,或如死豬肝色,或五色雜下,頻 出無禁,有類於痢,俗名「刮腸。」此乃臟腑俱虛,脾氣欲 絕,故腸胃下脫。若投痢藥則誤矣。六柱飲為穩。或可 冀其萬一。

痢後風,因痢後下虛,不善調攝,或多行,或房勞,或感 外邪,致兩腳酸軟,若痛若痹,遂成風痢。獨活寄生湯, 吞虎骨四斤丸,或用大防風湯,或多以生樟,即骨碎 補,俗呼為猢猻,薑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外以 杜仲、牛膝、杉木節、白芷、南星、萆薢煎湯熏洗。

《樓英醫學綱目》

運氣為病

運氣下白皆屬火。《經》云:「少陽司天,客勝甚,則下白溺 血」是也。

運氣下赤白有三:其一屬火。《經》云:「少陽司天,火淫所 勝,民病泄注赤白。」又云:「少陽在泉,火淫所勝,民病泄 注赤白,少腹痛,注下赤白,治以甘清」是也。

其二屬風。《經》云:「厥陰之勝,腸鳴飱泄,少腹痛,注下赤 白,治以甘清」是也。

其三屬風濕。《經》云:「太陽司天之政,四之氣,風濕交爭, 民病注下赤白」是也。

運氣裏急後重有二:其一濕助脾盛而重。《經》云:「太陰 之勝,少腹滿,腰脽重強,內不便,善注泄」是也。

其二,風攻脾虛而重。《經》云:「厥陰司天,風淫所勝,民病 溏泄,瘕,水閉是也。」瘕,謂後重也。

痢有風邪縮於內者,其證下痢不止,寸脈沉而遲,手 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或涕唾膿血,為難治。 宜麻黃升麻湯,或小續命湯以發之。法曰:「表邪縮於 內,當散邪於四肢,布於脈絡,外無其邪,臟腑安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