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5 (1700-1725).djvu/3

此页尚未校对

逆之死證:五有餘者,謂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而氣逆,此五病氣之有餘。二不足者,病癃一日數十溲,太陰脈微細如髮,亦病氣之不足。陽明主表,外得五有餘,不能行氣於表之三陽;太陰主裡,內得二不足,不能行氣於裡之三陰。此其身之表裡陰陽,皆為斷絕,其死明矣。

《厥論》

太陰之厥,則腹滿䐜脹,後不利。

足太陰之脈,入腹屬脾,故厥則腹滿䐜脹。食飲入胃,脾為轉輸,逆氣在脾,故後便不利。

少陰之厥,則口乾溺赤。

足少陰經脈厥逆,則肺金不能通調於下,故溺赤。

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腹脹,涇溲不利。

足厥陰之脈,內抵少腹挾胃屬肝絡膽,故厥則少腹腫痛而腹脹。其下循陰股,入毛中,環陰器,抵少腹,是以涇溲不利。

厥陰厥逆攣腰痛,虛滿前閉。

腰者。肝之表也。虛滿者。食氣不能散精於肝也。前閉者。肝主疏泄也。

三陰俱逆,不得前後,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三陰俱逆。自陰與陽別矣。不得前後者。陰關於下也。」諸陽之氣皆生於陰。三陰俱逆。則生氣絕滅。是以手足寒而三日死。

《靈蘭祕典論》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下俞出於委陽,竝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三焦主氣,氣化則水行,故為決瀆之官也。」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膀胱為水腑,乃水液都會之處,故為州都之官。水穀入胃,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故為津液之所藏。氣化則水液運行而下出矣。

《五臟別論》

魄門,亦為五臟使,水穀不得久藏。

魄門,肛門也。上合於肺,故名魄門。五臟之濁,從此而出,故亦為五臟之下竅。腸胃之腐穢,從此而瀉出,故曰「水穀不得久藏。」

《氣厥論》

黃帝問曰:五臟六腑,寒熱相移者何?岐伯曰:胞移熱 於膀胱,則癃溺血。

膀胱者,胞之室也。衝任起於胞中,為經血之海。胞移熱於膀胱,是經血之邪,移於膀胱,故溺血;熱則水道燥涸,故癃閉也。

《五常政大論》

涸流之紀,其病癃閟,邪傷腎也。

《癃閟》,邪傷腎,而腎氣不化也。

《宣明五氣論》

五氣所病: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

《靈樞經》曰:「三焦下腧,出於委陽,竝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閟癃,虛則遺溺,遺溺則補之,閟癃則瀉之。」

《六元正紀大論》

陽明司天之政,初之氣,小便黃赤。

陰凝於外,則陽鬱於內,故民病便赤。

《調經論》

形有餘,則腹脹,涇溲不利。

《涇》,大便;溲,小便也。

《至真要大論》

太陰司天,濕淫所勝,大便難。

腎開竅於二陰,故大便難。

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民病溺色變。

溺色變。肺經之病。蓋火淫而金氣受傷也。

厥陰之勝。小便黃赤。

「小便黃赤。」水淫而生火也。

少陽之復,渴飲水漿,色變黃赤。

渴飲水漿。陽明胃金燥也。太陰濕土。主四之氣。色變黃赤者。火土相合也。

少陽在泉,客勝,甚則下白溺白。

甚則下白溺白者。病及於陽明。太陰之主氣也。蓋金主氣。氣化則溺出。溺白者。氣不化而溺不清也。下白者。土氣傷而大便色白也。

歲太陰在泉,少腹痛腫,不得小便。

少腹腫,不得小便,乃膀胱經病。蓋土氣淫勝,而水臟水腑皆為病也。

「歲少陽在泉,火淫所勝,民病注瀉赤白,少腹痛,溺赤, 甚則血便。」少陰同候。

熱傷血分則注赤,熱傷氣分則注白,熱在下焦,故少腹痛而溺赤,甚則血出於小便也。少陰之火出自水,少陽之火生於地,故與少陰同候。

厥陰之勝,化而為熱,小便黃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