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6 (1700-1725).djvu/17

此页尚未校对

六一湯,或玉屏風散。或身溫如常而汗出冷者,或身 體冷而汗亦冷,別無他病,并屬本證。

有痰證冷汗自出者,宜七氣湯。有氣不順而自汗不 止,須理氣使榮衛調和,小建中湯加木香。

有病後多汗,服正元飲諸重補劑不愈,惟八珍散宜 之。

若陰汗,惟密陀僧和蛇牀子研末撲之,立止。 若服藥汗仍出者,小建中湯加熟附子一錢,不去皮, 或正元飲,仍以溫粉撲之。大汗不止,宜於諸藥入煅 牡蠣粉一分,并吞硃砂丹或茸珠丹。

常自汗出,經年累月者,多用黑錫丹。久病及大病新 愈汗出者,亦可用。此病不宜熱補,須交濟其陰陽自 愈,當以靈砂丹主之。凡此皆非為他病而止病於汗 者設,非謂有兼病者也。

若服諸藥,欲止汗固表裏,并無效驗,藥愈熱而汗愈 不收,只理心血。蓋汗乃心之液,心無所養,不能攝血, 故溢而為汗。宜用大黃芪湯加炒酸棗仁半錢,有微 熱者,更加炒石觓半錢,兼下靈砂丹。

汗出如膠之粘,如珠之凝,及淋漓如雨,揩拭不逮者, 難治。

應汗多而發虛熱者。不當泥於熱,宜用收斂之劑。汗 出而有邪熱者。其人若不渴。小柴胡湯加桂枝半錢 最良。

「治心虛多汗不睡獖豬心一箇,破開帶血」,用人參二 兩,當歸二兩,裝入心中煮熟,去二味藥,止吃豬心,不 滿三四日,其病即愈。

《樓英醫學綱目》

自汗

《平人氣象論》云:「尺濇脈滑,謂之多汗。」王注:謂尺膚濇 而尺脈滑也。膚濇者,榮血內涸。又《針經》云:腠理發泄, 汗出溱溱,是謂津脫。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按此二 經論自汗多而血涸津脫者,其治法乃東垣正陽湯 用炒黃蘗、知母及當歸六黃湯之類是也。

頭汗

「頭汗出,劑頸而還,血證也。」「額上偏多,何謂也?」曰:「首者, 六陽之所會也,故熱熏蒸而汗出也。額上偏多,以部 分,左頰屬肝,右頰屬肺,鼻屬中州,頤屬腎,額屬心,三 焦之火涸其腎水溝渠之餘,迫而上入於心之分,故 發為頭汗。」而額上偏多者,屬心之部,而為血證也;飲 酒飲食頭汗出者,亦血證也。至於雜證,相火迫腎水 上行,入於心為盜汗,或自汗傳而為頭汗出者,或心 下痞者,俱同血證例治之。無問傷寒雜病酒積,下之 而心下痞者,血證也。何以然?曰:下之亡陰,亡陰者則 損脾胃而亡血,氣在胸中,以亡其血,陷之於心之分 也,故心下痞。世人以為血病,用氣藥導之,則痞病愈 甚,而又下之,故變而為中滿膨脹,非其治也。如此。然 當作何治。獨益中州脾土。以血藥治之。其法無以加 矣。

《李梴醫學入門》

自汗

汗者,元陽真液。因飲食、驚恐、房勞行動出汗者,曰「多 汗」;不問昏醒朝夕,浸浸出汗者,曰「自汗。」乃陽氣不足 衛護發熱者,補中益氣湯加麻黃根、浮小麥。但升、柴 俱宜蜜水炒過,以殺其升發之性,又欲其引參、芪至 肌表,故不可缺也。發厥者,古芪附湯、順元散。間有氣 血俱虛者,黃芪建中湯。 痰證:自汗頭眩嘔逆,宜川芎、白朮、陳皮、甘草,水煎服。 多汗身軟者,濕也。心主熱,脾主濕。濕熱相搏,如地之 濕蒸,為雲霧、為雨露。各臟皆有汗,獨心與脾胃為濕 熱主耳,宜調衛湯、玉屏風散。火炎上蒸,胃濕作汗者, 涼膈散;胃熱者,二甘湯。是知自汗亦有實者,故外感 初證,亦多自汗。風證桂枝湯加附子,寒證古桂附湯, 暑證五苓散。風濕相搏,防己黃芪湯凡自汗久用參 芪、附子不效,宜養心血。汗或乾,仍熱者,必外感風,宜 參蘇飲,病止住服,是反治也。

盜汗

「睡著出汗,醒則漸收。」蓋睡則衛氣行於裏而表虛,醒 則氣散於表而汗止。心火炎盛,以致肺失衛護者,當 歸六黃湯。陰虛火動者,四物湯加知蘗,兼氣虛者,加 參芪、白朮。腎火動甚者,正氣湯。脾濕者,四製白朮散。 肝熱者,用防風、龍膽草等分為末,米飲調服。心虛者, 用人參、當歸各二錢半,先用豬心血煎湯,澄清以汁 煎藥服。思慮過度,以致心孔獨有汗出者,用艾湯調 下茯苓末一錢,或青桑第二番葉,帶露採,陰乾,或焙 為末,米飲調服。或「古芷砂散。」《通用》「黃芪六一湯」加浮 小麥、牡蠣、麻黃根,外用五倍子、白礬為末,津液調封 臍中,一宿即止。或用牡蠣、麥麵、麻黃根、藁本、糯米、防 風、白芷等分為末,周身撲之。

《李中梓醫宗必讀》

《諸汗證治》

愚按:心之所藏,在內者為血,在外者為汗。汗者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