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6 (1700-1725).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九十九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七十九

  汗門二

  張介賓景岳全書自汗盜汗論證 不治證 論治 戰汗 頭汗 論治

  陳士鐸石室祕籙大汗 頭手汗

  方白朮黃芪散 大豆蔻丸 胃風湯 溫粉 又方 麥煎散 牡蠣散 大蒜丸 珍

  珠散 清脾散 牡蠣散 青娥丸 五仙丸 黃芪建中湯 芪附湯 參附湯 黃芪六

  一湯 玉屏風散 調衛湯 羌活勝濕湯 理氣降痰湯 建中湯 白朮散 安胃湯

  牡蠣散 大補黃芪湯 實表散 黃芪湯 溫粉 紅粉 止汗粉 加腦子收陽粉 黃

  芪湯 當歸六黃湯 正氣湯 防風散 白朮散 麥煎散 大建中湯 又方 茯苓湯

   柏子仁丸 椒目散 又方 大補元煎 一陰煎 加減一陰煎 三陰煎 五陰煎

  六味回陽飲 五君子煎 保陰煎 清化飲

  單方

  鍼灸

  導引

  醫案

藝術典第二百九十九卷

醫部彙考二百七十九

汗門二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自汗盜汗論證》

汗出一證,有自汗者,有盜汗者。自汗者,濈濈然無時, 而動作則益甚。盜汗者,寐中通身汗出,覺來漸收。諸 古法云:「自汗者屬陽虛」,腠理不固,衛氣之所司也。人 以衛氣固其表,衛氣不固,則表虛自汗而津液為之 發泄也。治宜實表補陽。盜汗者屬陰虛,陰虛者陽必 湊之,故陽蒸陰分則血熱,血熱則液泄而為盜汗也。 治宜清火補陰,此其大法,固亦不可不知也。然以余 觀之,則自汗亦有陰虛,盜汗亦多陽虛也。如遇煩勞 大熱之類,最多自汗。故或以飲食之火起於胃,勞倦 之火起於脾,酒色之火起於腎,皆能令人自汗,若此 者,謂非陽盛陰衰者而何?又若人之寤寐,總由衛氣 之出入,衛氣者,陽氣也,人於寐時,則衛氣入於陰分, 此其時非陽虛於表者而何?所以自汗盜汗,亦各有 陰陽之證,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盜汗必屬陰虛也。 然則陰陽有異,何以辨之?曰:但察其有火無火,則或 陰或陽,自可見矣。蓋火勝而汗出者,以火爍陰,陰虛 可知也;無火而汗出者,以表氣不固,陽虛可知也。知 斯二者,則汗出之要,無餘義。而治之之法。亦可得其 綱領矣。

汗由血液,本乎陰也。《經》曰:「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其義可知。然汗發於陰而出於陽,此其根本,則由陰 中之營氣;而其啟閉,則由陽中之衛氣。故凡欲疏汗 而不知營衛之盛衰,欲禁汗而不知槖籥之牝牡,亦 猶盪舟於陸而駕車於海耳,吾知其必敗也。

汗證有陰陽。陽汗者,熱汗也;陰汗者,冷汗也。人但知 熱能致汗,而不知寒亦致汗。所謂寒者,非曰外寒,正 以陽氣內虛,則寒生於中,而陰中無陽,則陰無所主, 而汗隨氣泄。故凡大驚恐懼,皆能令人汗出,是皆陽 氣頓消,真元失守之兆。至其甚者,則如病後產後,或 大吐瀉失血之後,必多有汗出者,是豈非氣去而然 乎?故《經》曰:「陰勝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溧而寒,寒則 厥,厥則腹滿死。」仲景曰:「極寒反汗出,身必冷如冰。」是 皆陰汗之謂也。故凡治陰汗者,但當察氣虛之微甚。 微虛者,略扶正氣,其汗自收。甚虛者,非速救元氣不 可,即薑、桂、附子之屬,必所當用。

《不治證》

凡汗出不治之證有六:一、汗出而喘甚者,不治;二、汗 出而脈脫者,不治;三、汗出而身痛甚者,不治;四、汗出 髮潤至巔者,不治;五、汗出如油者,不治;六、汗出如珠 者,不治。凡見此類,不得妄為用藥。

《論治》

陽證自汗或盜汗者,但察其脈證有火,或夜熱煩渴, 或便熱喜冷之類,皆陽盛陰虛也,宜當歸六黃湯為 第一,保陰煎亦妙。其或陰分雖有微火而不甚者,宜 一陰煎,或「加減一陰煎」之類主之。其有心火不寧,煩 躁出汗者,宜硃砂安神丸、天王補心丹、生脈散之類 主之。又有本非陰虛,止因內火熏蒸,血熱而多汗者, 宜「正氣湯,或黃芩芍藥湯、清化飲之類主之。」

陰證自汗或盜汗者,但察其內無火邪,又無火脈,便 是氣虛陰證,皆不可妄用涼藥以敗陽氣。若止因氣 虛而火未衰者,宜三陰煎、參歸湯、人參建中湯之類 主之。若睡中盜汗而無火者,宜參苓散、獨參湯主之。 若陽氣俱虛者,宜參附湯、大建中湯之類主之。若氣 虛火衰之甚者,宜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之類主之。 「衛氣不固,腠理不密而易汗者,是亦陰證之屬,宜黃 芪六一湯、玉屏風散、芪附湯之類主之。」 諸病誤治,有不當汗而妄汗,或雖當汗而汗之太過 者,皆汗多亡陽之證,是亦陰證之屬,當察其虛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