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6 (1700-1725).djvu/89

此页尚未校对

主其病;診其緊而且數,而知脾胃合受其病。法云精 矣。然更有精焉,診其兩尺脈浮,又知並傷其腎。夫腎 脈本沉也,胡以反浮?蓋腎藏精者也,而精生於穀,脾 不運胃中,穀氣入腎,則精無裨而腎傷,故沉脈反浮 也。知尺脈浮為傷腎,則知趺陽脈緊,即為傷脾。然緊 乃肝脈,正仲景所謂「緊乃弦,狀若弓弦」之義。脾脈舒 緩,受肝木之尅賊則變緊。肝之風氣,乘脾聚之寒氣, 兩相搏擊,食穀即眩,是穀入不能長氣於胃陽,而反 動風於脾陰,即胃之聚其熱而消糓者,亦不過蒸為 腐敗之濁氣,而非精華之清氣矣。濁氣由胃熱而下 流入膀胱,則膀胱受其熱,氣化不行,小便不通,一身 盡黃。濁氣繇脾寒而下流入腎,則腎被其寒而尅賊 之餘,其腹必滿矣。究竟穀癉由胃熱傷其膀胱者多, 由脾寒傷其腎者,十中二、三耳。若飲食傷脾,加以房 勞傷腎,其證必腹滿而難治矣。仲景於女勞癉下。重 申其義曰:「腹如水狀不治。」豈不深切著明乎。

「女勞癉額上黑」,謂身黃加以額黑也。黑為北方陰晦 之色,乃加於南方離明之位,此必先有胃熱脾寒之 濁氣,下流入腎,益以女勞無度,而後成之,其繇來自 非一日,《肘後》謂因交接入水所致,或有所驗。然火炎 薪燼,額色轉黑,雖不入水,其能免乎?故脾中之濁氣, 下趨入腎,水土互顯之色,但於黃中見黑滯耳。若相 火從水中上炎,而合於心之君火,其勢燎原,煙焰之 色,先透於額,乃至微汗亦隨火而出於額,心之液且 外亡矣。手足心熱,內傷皆然。日暮陽明用事,陽明主 闔,收斂一身之濕熱,疾趨而下,膀胱因而告急。其小 便自利,大便黑,時溏,又是膀胱畜血之驗。腹如水狀, 實非水也,正指畜血而言也,故不治。

酒癉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酒為濕熱之最, 氣歸於心肺,味歸於脾胃。久積之熱,不下行而上觸, 則生懊憹,痞塞中焦,則不能食。其濕熱之氣不下行 而上觸,則為嘔,嘔則勢轉橫逆,遍積周身也。《傷寒論》 謂「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發黃。」是 知熱甚於內者,皆足致此,非獨酒矣。

《金匱》治酒癉,用或吐或下之法云:「酒黃癉,必小便不 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又云:「或無熱,靖言 了了,腹滿欲吐,鼻煤,其脈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 之。」又云:「心中熱,欲嘔者,吐之愈。」又云:「心中懊憹或熱 痛,梔子大黃湯主之。」又云:「下之久久為黑癉。」言雖錯 出,義實一貫。蓋酒之積熱入膀胱,則氣化不行,必小 「便不利。積於上焦則心中熱;積於下焦則足下熱。」其 無心中足下熱者,則靖言了了而神不昏,但見腹滿、 欲吐、鼻煤三證,可知其膈上與腹中,陰陽交病,須分 先後治之。當辯脈之浮沉,以定吐下之先後。脈浮,病 在膈上,陽分居多,先吐上焦而後治其中滿;脈沉弦, 病在腹中,陰分居多,先下其中滿,而「後治其上焦。若 但心中熱欲嘔,則病全在上焦,吐之即愈,何取下為 哉?」其酒熱內結,心神昏亂,而作懊憹,及痛楚者,則不 可不下。但下法乃劫病之法,不可久用。久久下之,必 脾肺之陽氣盡傷,不能統領其陰血,其血有日趨於 敗而變黑耳。曾謂下法可瀆用乎?仲景於一酒《癉臚》, 列先後次第,以盡其治。其精而且詳若此。

「酒癉之黑」,與「女勞癉之黑」,殊不相同。女勞癉之黑,為 腎氣所發,酒癉之黑,乃榮血腐敗之色。榮者,水穀之 精氣,為濕熱所瘀而不行,其光華之色轉為晦黯,心 胸嘈雜,如噉蒜虀狀,其芳甘之味變為酸辣,乃至肌 膚抓之不仁,大便正黑,脈見浮弱,皆肺金節治之氣 不行而血瘀也。必復肺中清肅之氣,乃可驅榮中瘀 濁之血。較女勞癉之難治。特一間耳。方書但用白朮 湯理脾氣。解酒熱以言治。抑何庸陋之甚耶。

黃癉由於火土之熱,濕若合於手陽明之燥金,則濕 熱、燥三氣相搏成黃,其人必渴而飲水,有此則去濕 熱藥中必加潤燥,乃得三焦氣化行,津液通,渴解而 黃退。渴不解者,燥有未除耳。然非死候也。何又云「癉 而渴者難治」,則更慮其下泉之竭,不獨云在中之津 液矣。

《律三條》

黃癉病,得之外感者,誤用補法,是謂實實,醫之罪也。 黃癉病,得之內傷者,誤用攻法,是謂虛虛,醫之罪也。 陰癉病,誤從陽治,襲用苦寒,倒行逆施,以致極重不 返者,醫殺之也。

陰癉無熱惡寒,小便自利,脈遲而微。誤「開《鬼門》」 ,則肌膚冷鞕,自汗不止;誤「潔淨府」 ,則膀胱不約,小便如奔,死期且在旦暮,況於吐下之大謬乎。即以平善之藥遷延,亦為待斃之術耳。在半陰半陽之證,其始必先退陰伏陽,陰退乃從陽治。若以附子、黃連合用,必且有害。奈何純陰無陽,輒用苦寒耶。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論證》

黃疸證,古人多言為濕熱,及有五疸之分,皆未足以 盡之,而不知黃之大要有四:曰陽黃,曰陰黃、曰表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