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8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黃疸篇》曰:「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穀。緊則 為寒,食即為滿。尺脈浮為傷腎,趺陽脈緊為傷脾。風 寒相搏,食穀即眩,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 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穀疸。額 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 名」曰「女勞疸。」腹如水狀。不治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 時欲吐。名曰「酒疸。」

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 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脹如 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滿者難 治。消石礬石散主之。

《華佗中藏經》

《論水腫脈證生死》

「人中百病難療者,莫出於水也。水者腎之制也,腎者 人之本也。腎氣壯則水還於腎,腎虛則水散於皮。又 三焦壅塞,榮衛關格,血氣不從,虛實交變,水隨氣流, 故為水病。」有腫於頭目者,有腫於腰腳者,有腫於四 肢者,有腫於雙目者,有因嗽而得者,有因勞而生者, 有因凝滯而起者,有因虛而成者,有因五臟而出者, 有因六腑而來者,類皆多種,狀各不同,所以難治。由 此百狀,人難曉達。縱曉其端,則又以嬌恣,不循理法, 冒犯禁忌,弗能備矣。故人中水疾,死者多矣。水有十 名:一曰青水,二曰赤水,三曰黃水,四曰白水,五曰黑 水,六曰元水,七曰風水,八曰石水,九曰裏水,十曰氣 水。青水者,其根起於肝,其狀先從面腫而漸行於一 身。「赤水者,其根起於心,其狀先從胸腫起。」「黃水者,其 根起於脾,其狀先從腹腫。」「白水者,其根起於肺,先從 腳腫而上氣喘嗽。」「黑水者,其根起於腎,其狀先從足 趺腫。」「元水者,其根在膽,其狀先從面腫至足。」「風水者, 其根在胃。先從四肢腫。」「石水者,其根在膀胱,其狀小 腹腫大。」「裏水者,其根」在小腸,其狀先從腹脹而不腫, 漸漸而腫。氣水者,其根在腸,乍來乍去,乍盛乍衰者 是也。良由上下不通,關竅不利,氣血痞格,陰陽不調, 而致。其脈洪大者死。久不愈之病,令人患水氣,臨時 發散,歸五臟六腑,則主為病也。消渴者,因冒風衝熱, 饑飽失常,飲酒過量,嗜慾傷頻,或服藥石,久而積成 使之「然也。」

《唐孫思邈千金方》

水脹

大凡水病難治,瘥後特須慎口味,不則復病。水病人 多嗜食不廉,所以此病難愈也。代有醫者,隨逐時情, 意在財物,不本性命,病人飲食於貴勝之處,勸令食 羊頭蹄肉,如此未見有一愈者。又此病百脈之中,氣 水俱實,治者皆欲令瀉之便虛,羊頭蹄極補,那得瘳 愈?所以治水藥多用葶藶子等諸藥。《本草》云:「葶藶久 服,令人大虛,故水病非久虛,不得絕其根本。有蠱脹, 但腹滿不腫,水脹脹而四肢面目俱腫。大凡醫者不 善診候,治蠱以水藥,治水以蠱藥,或但見脹滿,皆以 水藥,如此者,仲景所云,愚醫殺之。」

水腫有五傷

水有十種,不可治者有五:第一脣黑,傷肝;第二缺盆 平,傷心;第三臍出傷脾;第四背平,傷肺;第五足下平 滿傷腎;此五傷,必不可治。

水病禁忌

凡水病大忌腹上出水,出水者一月死。《中軍侯黑圓》 治膽元水,先從頭面至腳腫,頭眩痛,身虛熱,名曰「元 水。」

《宋楊士瀛直指方》

《腫證》

凡腫,其狀目泡上下微腫如裹水,通身浮腫,欬喘怔 忪,股間清涼,小便澀黃,皮薄而光,手按成窟,舉手即 滿,是浮腫也。如飲隔痞滿,腹鳴骨痛冷痢,則曰「氣分」, 亦曰「水氣。」經脈不行,血化為水。四肢紅腫,則曰「血分」, 皆水氣之所由作也。氣分宜桂朮湯,血分宜桂苓湯。 大凡虛腫,先起於腹,而後散於四肢者可治。先起於 四肢,而後歸於腹者,不治。至若蠱脹而肚上有青筋, 腹滿而大便滑泄,久瘧而轉作虛浮,與夫脣黑傷肝, 「缺盆平」傷心,臍突傷脾,足心平傷腎,背平傷肺,皆為 不治之證。或肉硬,或手掌平者,亦不治。

《脹證》

失饑傷飽,痞悶停酸,朝則陰消陽長,穀氣易行,故能 食。暮則陰長陽消,穀氣難化,故不能食,是為穀脹。脾 土受濕,水漬於腸胃,而溢於皮膚,漉漉有聲,怔忪喘 息,是為水脹。七情鬱結,氣道壅塞,上不得降,下不得 升,身體腫大,四肢瘦削,是為氣脹。煩躁漱水,迷忘驚 狂,痛悶嘔逆,小便多,大便黑,婦人多有之,是為血脹。 久病羸乏,卒然腫滿,喘息不得,與夫臍心突起,或下 利頻頻,未見一愈者耳。

《金劉完素六書》

《腫脹論》

經云:「平治權衡,去菀陳莝,開鬼門,潔淨府。」平治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