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8 (1700-1725).djvu/97

此页尚未校对

腸鳴,脈必滑微,宜暫用丁香煮散、五膈湯、五噎湯、單 附子散以刦之。若不求其本,偏認為寒,概用辛香燥 藥,必至爍陰不救。

古云:膈噎神思間病,惟內觀養之。蓋七情火起,熏蒸 津液,為痰為積,積久則血愈衰。《針經》曰:「怒氣所至,食 則氣逆不下;勞氣所至,為膈噎喘促;思氣所至,為中 痞,三焦閉塞,咽嗌不利。」

痰飲,脈滑或伏,二陳湯、古參夏湯、化痰丸、䒷蔞實丸, 或用黃連、吳茰、貝母、䒷蔞仁、牛轉草,水煎。 食積,脈滑而短,枳朮丸加黃連、陳皮、半夏,或狗米平 胃丸、虎脂平胃丸,或用保和丸二錢,加薑炒黃連三 錢,山樝二錢為丸,麻仁大臙脂為衣。每六十丸,人參 煎湯,入竹瀝下。

七情鬱結,脈沉而濇,飲食喜靜,胸背痛者,四七湯、溫 膽湯。痞滿煩悶,微嗽,二便不利者,分心氣飲、四磨湯, 或木香、檳榔,二味等分為末,白湯下。傷神不睡者,十 味溫膽湯、硃砂安神丸。腹脹腸鳴者,木香勻氣散;有 積聚者,阿魏撞氣丸。惡聞食氣者,五膈寬中散。 氣血兩虛,口沫大出者死。

氣虛不能運化生痰者,脈必緩而無力,四君子湯。大 便閉加蘆根、童便。氣虛甚者,六君子湯加附子、大黃。 酒毒加甘蔗汁,單人參湯、人參膏尤妙。

血虛不能滋潤生火者,脈必數而無力,四物湯加童 便、竹瀝、薑汁。大便閉加桃仁、紅花,有瘀血加牡丹皮、 韭汁,防生蟲加驢尿。血虛甚加乾薑,血燥加牛羊乳 汁,不可以人乳代之,蓋人乳反有七情飲食之毒火 故也。

氣血俱虛者。八物湯主之。

血陰主靜,內外兩靜,則臟腑之火不起,而金水二氣 有養,陰血自生,津液傳化合宜,何膈噎之有。 大概不問虛實,俱以益陰養胃為主,庶免後患,或腎 氣丸主之。

「《通用》二陳湯」加童便、竹瀝、薑汁、韭汁。有熱加酒炒芩、 連、䒷蔞、桔梗。七情加香附、川芎、木香、檳榔。不納食加 麥芽、神麴。熱結食返上奔加大黃、桃仁。氣虛合四君 子湯,血虛合四物湯。

《雜方》「燒鍼丸、杵糠丸、紫金錠、霞天膏、神仙奪命丹、古 阿魏散或靈砂,燒酒下。凡五十歲後,血枯糞如羊屎, 及年少不淡薄飲食,斷絕房室者,不治。」

《反胃證治》

胃冷嘔青,手足厥,食久乃吐,二陳湯加薑、桂,甚加丁 附,或「丁香半夏丸。」

胃熱面紅,手足熱,食已即吐,二陳加薑炒芩、連、山梔。 暴甚略加檳榔、木香。胃口痛加薑汁,或葛根竹茹湯、 加味橘皮竹茹湯,或小柴胡湯加竹茹。如時常口吐 清水,冷涎自下湧上者,此脾熱所致也。二陳湯加白 朮、白芍、升麻、炒芩連、山梔、神麯、麥芽、乾生薑等分,或 丸或煎服。

凡氣吐者,氣衝胸痛,食已暴吐而渴,始當降氣和中, 六君子湯加木香、藿香、桔梗、枇杷葉,或七氣湯。熱氣 衝者,古荊黃湯加人參、甘草、煨薑。

《李中梓醫宗必讀》

反胃噎塞

按:反胃噎膈,總是血液衰耗,胃脘乾槁。槁在上者,水 飲可行,食物難入,名曰噎塞;槁在下者,食雖可入,良 久復出,名曰反胃。二證總名為膈。故《內經》止有「三陽 結,謂之膈」一語。潔古分吐證為三端:上焦吐者,皆從 於氣;食則暴吐;中焦吐者,皆從於積;或先吐而痛,或 先痛而吐;下焦吐者,皆從於寒;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巢氏浪分五噎十膈,支派煩多,惑人滋甚。惟張雞峰 以為神思間病,法當內觀靜養。斯言深中病情大扺, 氣血虧損,復因悲思憂恚,則脾胃受傷,血液漸耗,鬱 氣生痰,痰則塞而不通,氣則上而不下,妨礙道路,飲 食難進,噎塞所由成也。脾胃虛傷,運行失職,不能熟 腐五穀,變化精微,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雖入胃,復 反而出,反胃所由成也。二者皆在膈間受病,故通名 為膈也。噎塞之吐,即潔古之上焦吐;反胃之吐,即潔 古之下焦吐。王太僕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 出,是無火也。」噎塞大都屬熱,反胃大都屬寒,然亦不 可拘也。脈大有力,當作熱治;脈小無力,當作寒醫。色 之黃白而枯者,為虛寒,色之紅赤而澤者為實熱。以 脈合證,以色合脈,庶乎無誤。《經》曰:「能合色脈,可以萬 全。」此證之所以疑難者,方欲健脾理痰,恐燥劑有妨 於津液;方欲養血生津,恐潤劑有礙於中州。審其陰 傷火旺者,當以養血為亟;脾傷陰盛者,當以溫補為 先。更有憂恚盤礡,火鬱閉結,神不大衰,脈猶有力,當 以倉公、河間之法下之,小小湯丸,累累加用,關扃自 透。膈間痰盛,微微涌出,因而治下藥勢易行,設或不 行,蜜鹽下導,始終勾引,自然宣通。此皆虛實陰陽之 辨,臨證之權衡也。或泥於《金匱》《局方》而偏主辛溫,或 泥於《玉機心法》而偏主清潤,凡若是者,皆賴病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