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9 (1700-1725).djvu/117

此页尚未校对

香丸。胃寒飲水相搏者,小青龍湯去麻黃加附子。手 足厥冷者,小橘皮湯。胸滿虛煩者,大橘皮湯。凡𩚬逆 藥中,俱宜陳皮、竹茹、薑汁。此證有欲作正汗,陰陽升 降而然者,即愈。又有食積而致者,小便閉澀及痰火 上衝者。腹滿不得小便。及脈見沉微散者死。其為病 大同。水氣表裏俱有此證。

病別虛實

「不足」因內傷脾胃,及大病後胃弱,多面青肢冷,便軟; 《有餘》因外感胃燥,及大怒大飽,多面紅肢熱,便閉。有 餘可治,不足者危。

火炎陰虛

火乃元氣之賊,人之陰氣,依胃氣而養,胃土受傷,則 木氣侵之,陰火所乘,不得內守。木挾相火,直衝清道 而上,乃虛之甚也。

膏粱濕熱者,十味小柴胡湯吞單黃蘗丸,或調益元 散。胃火養食者,小半夏湯加山梔、黃芩吐之。火盛者, 益元散加黃連、黃蘗,自利更加參、朮、白芍、陳皮。 久病滯下,及婦人產後,從臍下逆上,夜分轉甚者,皆 屬陰虛,四物湯加知蘗、陳皮、竹茹。

勞役傷脾

貧苦大勞火動,濁升清陷者,補中益氣湯,或合生脈 散,加黃蘗、附子少許。挾房勞者,瓊玉膏。腎氣不歸元 者,九味安腎丸。

久病

久病極是危證,脈數為火刑金,必死。凡傷寒吐下及 雜病久每呃逆者,皆火欲上行,為胃中寒邪所遏,故 搏而有聲。俱宜丁香柿蔕散、羌活附子湯、理中湯倍 參。久者三香散或木瓜根煎湯呷之。中虛昏憒,脈結 者,炙甘草湯救之。

傷食

飽食填塞胸中。失升降之道。二陳湯加枳殼、砂仁。

痰氣

痰閉於上,火動於下,無別證。忽然發呃,從胸中起者, 芩連二陳湯,或只陳皮、半夏、薑煎服,或人參蘆煎湯 吐之。停痰或因怒鬱挾熱者亦宜。蓋參、蘆瀉肺,肺衰 氣降,而火土復位矣。

七情氣鬱者,木香勻氣散,用蘿蔔煎湯下,或「蘇子降 氣湯。」

失下誤下

地道不通,因而呃逆,宜寒藥下之,大柴胡湯。陽極脈 微將脫者,宜涼膈散、解毒湯,養陰退陽,不可大下。 汗吐下後,胃熱未除,小柴胡加橘皮竹茹,或橘皮竹 茹湯、單瀉心湯。

《治法》

平人食物太速,飲水入肺,喜笑太多,亦屬有餘。食呃 笑呃,以紙撚刺鼻取嚏,或久閉氣可止。水呃,小陷胸 湯、小青龍湯去麻黃,清之利之而已。大凡汗吐下,服 涼藥過多者,當溫補;脾胃陰火上衝者,當平補。挾熱 者,宜涼補。《局方》率用丁附溫煖助火,損不足而益有 餘,宜乎呃逆之必死也。

《戴思恭證治要訣》

《總論證治》

傷寒欬逆,仲景謂欬逆為噦,有陰陽二證。陰證乃胃 寒所生,亦有初本是熱,因大發汗後,復吐下之,攻熱 太過,以致胃寒。因寒而欬逆者,橘皮乾薑湯,或半夏 生薑湯。欬逆就桔梗枳殼湯中加半夏、陳皮等分,生 薑十片煎,亦治陰證欬逆。陽證欬逆,乃胃家熱,小柴 胡湯、橘皮竹茹湯。陽證欬逆,而又兼腹痛者,問其前 「後,知何部不利,前部豬苓湯,後部調胃承氣湯。」亦有 無病偶然致呃,此緣氣逆而生,重者或經一二日,宜 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半夏湯,或用煎湯泡蘿蔔子, 研取汁,調木香調氣散,乘熱服。逆氣用之最佳。若胃 中寒甚,欬逆不已,或復加以嘔吐,輕劑不能取效,宜 丁香煮散,及以附子粳米湯增炒川椒、丁香每服各 十粒。

胃實即噫,胃虛即噦。逆者,胃中虛,膈上熱也。欬逆為 病,古謂之噦,近謂之呃。乃胃寒所生,寒氣自逆而呃 上,此證最危。間有熱呃,已見《傷寒證》。其有他病發呃 者,皆屬寒,宜用半夏一兩,生薑兩半,水一椀,煎半椀 熱服。或用丁香十粒,柿蔕十箇,切碎,白水盞半煎。或 理中湯加枳殼、茯苓各半錢,半夏一錢。不效,更加丁 香十粒。

《陶華六書》

《論證辨名》

噦,即乾嘔之甚者,非比。乾嘔則有聲,濁惡而長,皆有 聲而無物也。蓋因胃氣本虛,因汗下太過,或恣飲冷 水,水寒相搏,虛逆而成也。又有熱氣擁鬱,上下不得 通而噦者,輕則和解疎利,重則溫散。噦而腹滿,大便 不利,先用半夏生薑湯,次用小承氣。小便不利者,豬 苓湯;噦不止者,乾薑橘皮湯。溫病有熱,暴飲冷水作 噦,茅根乾葛湯。噦家若不尿而噦者,則病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