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9 (1700-1725).djvu/125

此页尚未校对

噫氣門

《黃帝素問》

《診要經終論》

太陰終者,腹脹閉,不得息,善噫善嘔。

足太陰脈,入腹屬脾,故為腹脹。手太陰脈,上膈屬肺,而主呼吸,故為不得息。脹滿則升降難,不得息則氣道滯,故為噫為嘔。

《痹論》

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乾善噫。

邪薄心下,鼓動而上干心臟則煩,故煩則心下鼓也。逆氣暴上,則喘而嗌。乾,心主噫,心氣上逆而出,則善噫也。

《脈解篇》

太陰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 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也。

噫者。噯氣也。太陰之氣。從陽明而上出於心。則為噫也。

《刺禁論》

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

「心在氣為噫」,噫則心氣絕矣。

《靈樞經》

《經脈篇》

脾足太陰之脈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 脹善噫。

脾是動則病氣而及於經。從經而及於臟腑。故為舌本強嘔痛脹諸證。善噫者。脾氣上走心為噫。

《九鍼篇》

心主噫,

「噫」者,中焦之逆氣,上走心也。

《漢張機金匱要略》

《三焦竭證》

問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謂也?師曰:「上焦受中 焦氣未和,不能消穀,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遺溺失便, 其氣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須治,久則愈。」

《元朱震亨心法》

《論證治》

噯氣,胃中有火有痰,不可服軟石膏丸。本方痰條下 云:噫氣吞酸,此係食鬱有熱,火氣衝上。黃芩為君,南 星、半夏、陳皮為佐,熱多加青黛。

《明李梴醫學入門》

病屬痰火

胃中鬱火,膈上稠痰,飲食鬱成,宜祛痰火也。「潤下丸、 古萸連丸。」

治分虛實

氣盛實噯,食罷噯轉腐,氣,甚則物亦噯轉,多傷食濕 熱所致,二陳湯加蒼朮、神麴、麥芽、薑炒黃連,或「保和 丸。」

不因飲食常噯者,虛也。蓋胃有濁氣,膈有濕痰,俱能 發噯,六君子湯加沉香為君,厚朴、蘇子為臣,吳萸為 使。氣逆,勻氣丸或蘇合香丸。甚者,靈砂以鎮墜之。

《虞摶醫學正傳》

《總論》

《內經》曰:「胃為水穀之海,無物不受。」若夫濕麵魚腥,生 冷水果,以及烹調和粘滑難化等物,恣食無節,朝 傷暮損而成。清痰稠飲,滯於中宮,故為嘈雜噯氣,吞 酸痞滿,甚則為翻胃噎膈,即此之由也。夫嘈雜之為 證也,似饑不饑,似痛不痛,而有懊憹不自寧之況者 是也。其證或兼噯氣,或兼痞滿,或兼惡心,漸至胃脘 作痛,實痰火之為患也。治法以南星、半夏、橘紅之類 以消其痰,芩、連、梔子石膏知母之類,以降其火。蒼朮 白朮芍藥之類,以健脾行濕,壯其本元。又當忌口節 慾,無有不安者也。

《戴思恭證治要訣》

噫氣吞酸

噫氣吞酸吐酸者,宿食所為,故曰「中脘。」有飲則嘈,有 宿食則酸。噫氣吞酸噯,宿腐氣逆,嚥酸水,亦有每晨 吐清酸水數口,有日間無事者,亦有膈間常如酸折, 皆飲食傷兼中脘虛所致。生料平胃散加神麴、麥糵 各半錢,或八味平胃散。

《徐春甫古今醫統》

脾胃不和有痰有火

丹溪曰:「噯氣為胃中有痰有火。春甫謂噯氣多是胃 氣不和,窒塞不通則噯氣。」何以見之?凡人食飽後,多 有噯氣,由飲食飽則胃不舒暢而致然也。噫氣若非 食後,則為胃虛而不和。丹溪謂痰與火,特一端耳。

《王肯堂證治準繩》

《總論》

「《內經》所謂噫,即今所謂噯氣也。《宣明五氣論》以心為 噫。《痹論》以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 嗌乾善噫。《至真要大論》以太陽司天,少陰之復,皆為 噦噫。」《四時刺逆從論》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