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9 (1700-1725).djvu/126

此页尚未校对

別論》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風 厥。《脈解篇》「太陰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於」 陽明,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也,此乃噫從心 出者也。厥陰在泉,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 《玉版》論:「太陰終者善噫。」《靈樞》云:「足太陰是動病,腹脹 善噫。」又云:寒氣客於胃,厥逆從下上散,復出於胃,故 為噫。仲景謂:上焦受中焦氣未和不能消,是故能噫。 又云:上焦不歸者,噫而吞酸,不歸者不至也。上焦之 氣不至其部,則物不能傳化,故噫而吞酸。由是觀之, 噫者是火土之氣,鬱而不得發,故噫而出。《王註解》心 為噫之義,象火炎上,煙隨焰出,如痰閉膈間,中氣不 得伸而噯者,亦土氣內鬱也。

檳榔散千金方下同

治脾寒。飲食不消。勞倦氣脹噫滿。憂恚不樂。

檳榔八枚,皮子全 人參 茯苓 陳麴 厚朴 麥糵 吳茱萸 白朮各二兩

右八味,治下篩,食後酒服二方寸匕,日再。《一方》用橘皮一兩半。

又方

治「腹脹善噫,食則欲嘔,泄澼溏下,口乾四肢重,好怒,不欲聞人聲,忘誤喉痹。」

黃連一兩, 禹餘糧二兩, 白朮, 乾薑各三兩, 大麻子五兩, 桑白皮八兩, 大棗二十枚。

右七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消食膏酒

治脾虛寒勞損。氣脹噫滿。食不下。善通噫。

《豬膏》三升, 《宿薑》 《吳茱萸、 白朮》

右四味,搗茱萸、白朮等二味,細細下篩為散,內薑汁膏中,煎取六升,溫清酒一升,進方寸匕,日再。

三台圓濟生方

治「五臟寒熱積聚,臚脹腸鳴而噫,食不生肌膚,甚者嘔逆。若傷寒瘧已愈,令不復發。食後服五丸,飲多者十丸。常服令人大小便調和,長肌肉。」

茯苓半兩, 大黃、 前胡各二兩, 硝石, 葶藶、 杏仁各一升, 厚朴, 附子, 細莘 半夏各一兩

右十味,為末,蜜和搗五千杵,丸如梧子大。服五丸,稍加至十丸,以知為度。

噯氣方丹溪下同

南星、 半夏、 軟石膏、 香附。

「右作丸,或作湯」 服之。蓋胃中有鬱火,膈上有稠痰故也。

順氣木香散

治「氣不升降,胸膈痞悶,時或引痛,及酒食過傷,噫氣吞酸,心脾刺痛,女人一切血氣刺痛。」

砂仁 官桂 甘草炙 陳皮 厚朴 丁皮 茴香 桔梗 蒼朮 木香 乾薑 良薑

右水煎服

異香散

治「腎氣不和,腹脅脹滿,飲食難化,噫氣吞酸,一切冷氣結聚,腹中刺痛。」

莪朮炮 益智 甘草炙 三稜各六兩 青皮 陳皮各三兩 厚朴二兩 石蓮肉一兩

右剉,每服三錢,水煎,薑三片,棗一枚,入鹽一捻,同煎服。

透膈湯

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胸膈滿悶,噎塞不通,噫氣吞酸,脅肋刺痛,嘔逆痰涎,食飲不下,並皆治之。」

木香 白豆蔻 縮砂仁 檳榔 枳殼麩炒 厚朴薑製炒 半夏湯泡 青皮去白 橘紅 大黃 𥐚硝 甘草炙,各一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鍾,食遠服。

益中丸

健脾暖胃,消化冷痰。治中滿脹悶,噫氣吞酸,心腹時痛,不進飲食。

神麴炒黃 麥糵炒 乾薑炮 高良薑炒 陳皮各二兩 枳殼去瓤,麩炒 肉豆蔻麪裹煨 丁香各半兩

右為細末,麪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溫米飲或白湯送下。

薑棗丸

治「胃寒痰逆。噫氣吞酸。胃膈不利。不思飲食。」

生薑去皮,切片,焙乾,四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丁香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