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9 (1700-1725).djvu/16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三十六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十六

  積聚門一

  黃帝素問五臟生成篇 氣厥論 腹中論 奇病論 大奇論 四時刺逆從論

  靈樞經邪氣臟腑病形篇 五變篇 本臟篇 水脹篇 百病始生篇

  扁鵲難經五臟攸分

  張機金匱要略病脈證治

  華佗中藏經積聚癥瘕雜蟲

  孫思邈千金方證分陰陽

  嚴用和濟生方總論

  劉完素六書總論證治

  張從政儒門事親治同鬱斷

  張潔古活法機要養正邪自除

  朱震亨心法證治

  羅天益衛生寶鑑論治 食物所成

  戴思恭證治要訣論證治

藝術典第三百三十六卷

醫部彙考三百十六

積聚門一

《黃帝素問》

《五臟生成篇》

黃脈之至也,太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 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汗出當風。

腹中,脾土之郛郭也。四支汗出當風,則風濕內乘於脾而為積氣。蓋風木之邪,內干脾土,濕與陰土同氣相感,故留聚而為積也。脾氣不能灌溉於四旁,則逆於中而為厥氣矣。

《氣厥論》

小腸移熱於大腸,為《虙瘕》,為沉。

瘕者假也。假津液而為聚汁也。蓋小腸主液,大腸主津,小腸移熱於大腸,則津液留聚而為伏瘕矣。

《腹中論》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為何病?可治 不?」岐伯曰:「病名曰伏梁。」帝曰:「伏梁因何而得之?」岐伯 曰:「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 死。」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 迫胃,脘生鬲,俠胃脘內癰,此久病也,難治。居齊上為 逆,居齊下為從,勿動亟奪」,論在《刺法》中。

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病在血分,有脈絡之連絡於上下四旁也。不可治者,不可治以按摩也。如急切欲其解散而按摩之,必致痛而欲死,蓋有形之邪,不易散也。此下謂少腹陰前後二陰也。此因陰中必下膿血,循經而上,則迫及胃脘生鬲,俠胃脘內癰,以致留積膿血於腸胃之外,而如囊裹之大也。臍上乃腹中之氣分。故為逆。臍下乃胞中之血分。易於行泄。故為從。勿動者。不可按摩引動也。亟當迎而奪之。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胻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岐 伯曰:「病名伏梁,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 肓之原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 溺澀之病。」

氣行於肌腠之間,是以身體股胻皆腫,此風邪傷氣,而留於臍腹之間,故曰「風根。」風邪之氣,充溢於大腸之外,而留著於肓,正在臍下,故遶臍而痛也。不可妄攻以鼓動其水,水溢於上,則小便為之不利矣。

《奇病論》

帝曰: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是為何病?岐伯曰: 病名曰息積,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 藥不能獨治也。

肺主氣而司呼吸定息,故肺之積曰「息積」,漸積而成,是以二三歲不已。此病腹中有形,不可灸刺,當日用導引之功,調和之藥,二者並行,斯病可愈。若止用藥而不導引,則藥不能以獨治也。

《大奇論》

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

小急虛寒之脈,臟氣有所留聚,故脈見如此。

三陽急為瘕。

病在三陽之氣者,為瘕。

《四時刺逆從論》

厥陰濇則病,少腹積氣;少陰濇則病,積溲血;太陰濇 則病積,心腹時滿;陽明濇則病積,時善驚;太陽濇則 病積,善時巔疾;少陽濇則病積,時筋急目痛。

濇者多血少氣。微有寒。血病謂之積。蓋血多而凝泣。故成積也。

《靈樞經》

《邪氣臟腑病形篇》

心脈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