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9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何物成積。見之既確。發直入之兵以討之。何患其不 愈。《兵法》云。「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是亦醫中之良將 也夫。

脈候堅強者生,虛弱者死。細沉附骨者,積脈也。沉而 有力為積。脈沉緊者,有寒積。脈浮而牢,積聚也。 酒積輕者,葛根、神麯、黃連、白豆蔻,甚者用甘遂、牽牛。 氣積輕者,木香、枳殼、厚朴、橘紅,甚者枳實、牽牛。 血積輕者乾漆、桃仁、牡丹、歸尾、赤芍藥、紅花,甚者大 黃、蝱蟲、水蛭、穿山甲、花蕊石。 痰積輕者,半夏、䒷蔞,甚者滾痰丸。「老痰海石瓦楞子。 痰在皮裏膜外白芥子。」

水積,輕者「五苓散」,甚者商陸、甘遂、芫花。

茶積輕者,薑黃、芝麻;甚者,茱萸、椒薑。

癖積,輕者三稜、蓬朮,甚者巴霜、大黃。

穀積,輕者麥芽、穀芽、神麴、砂仁,甚者「雞內金。」

肉積,輕者山樝、阿魏,甚者硇砂、硝石。 蛋積,「白豆蔻、橘紅、豆豉、薑汁。」

菜積:丁香、肉桂、麝香。

《麪積》蘿蔔子薑酒煎。 魚𪔀積紫蘇橘皮木香薑汁治𪔀積白馬尿 狗肉積:杏仁山樝 蟲積:雄黃錫灰檳榔雷丸蕪荑榧子史君子

瘧積𪔀甲《草果》。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論證》

積聚之病,凡飲食血氣風寒之屬,皆能致之。但曰積 曰聚,當詳辯也。蓋積者,積累之謂,由漸而成者也;聚 者,聚散之謂,作止不常者也。由此言之,是堅硬不移 者,本有形也,故有形者曰積;或聚或散者,本無形也, 故無形者曰聚。諸有形者,或以飲食之滯,或以膿血 之留。凡汁沬凝聚,旋成癥塊者,皆積之類,其病多在 血分,血有形而靜也。諸無形者,或脹或不脹,或痛、或 不痛,凡隨觸隨發,時來時往者,皆聚之類,其病多在 氣分,氣無形而動也。故《難經》以積為陰氣,聚為陽氣, 其義即此。凡無形之聚,其散易;有形之積,其破難。臨 此證者,但當辯其有形無形,在氣在血,而治積治聚, 自可得其梗概矣。

飲食之積。凡暫積者,不過以飲食偶傷,必在腸胃之 內,故可行可逐,治無難也。惟飲食無節,以漸留滯者 多,或痞積於左脅膈膜之外,蓋以胃之大絡,名曰「虛 里」,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此陽明宗氣所出之道也。 若饑飽無倫,飲食疊進,以致陽明胃氣一有所逆,則 陰寒之氣得以乘之,而脾不及化,故餘滯未消,乃井 腸外汁沫,摶聚不散,漸成癥積矣。然其初起甚微,人 多不覺,及其既久,則根深蔕固,而藥餌難及。今西北 小兒多有此疾,而尤於食麪之鄉為最,正以麪性多 滯,而留疾於皮裏膜外,所以不易治也。即如婦人血 癥氣痞,或上或下者,亦多在腸胃之外,募原之間,故 當以漸漸消磨,求法治之。慎無孟浪,欲速妄行攻擊。 徒致胃氣受傷。而積仍未及。反以速其危也。

風寒外感之邪,亦能成積。如《經》曰:「虛邪之中人也」,留 而不去,傳舍於腸胃之外,募原之間,留著於脈息而 成積。又曰:「病名伏梁,此風根也。」由此觀之,凡今人以 瘧後成痞者,是即風寒之屬,類可推矣。但瘧由風寒, 固易知也。而諸積於風,若不相涉,不知飲食之滯,非 寒未必成積,而風寒之邪,非食未必成形。故必以食 遇寒,以寒遇食,或表邪未清,過於飲食,邪食相摶,而 積斯成矣。《經》曰:「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 其形。」信乎致積之由,多由於此。即血癥氣痞之由,亦 無出於此。然積以寒留,留久則寒多為熱,風以致積, 積成而證已非風。故治此者,但當治其所留,不可發 散,以再傷其真氣也。惟慎疾者,能知所由,而慮之於 始,則可為保脾之良策。

癥痞之積,凡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本無定所。大都血 積多在下,而氣積、食積,則上自胃脘,下自小腹,凡有 留滯,無處不可停畜。余嘗治一食癥結痛者,乃在小 腹下右角尖處,自後屢見此證,方知食道之行,必由 小腹下右以入廣腸,此實人所不知也。別有食停治 按在「心腹痛門」可考。故凡治積聚者,必當詳審所因, 「庶得其確。」嘗見丹溪之論曰:「痞塊在中為痰飲,在右 為食積,在左為血塊。其不能作塊,或聚或散者,氣也。 塊乃有形之物,痰與食積死血而成也。」愚謂可聚可 散者,此氣聚無疑也。若以左為血積,右為食積,中為 痰飲,則鑿矣。即如小兒多有患痞者,必在左肋之下, 此無非縱食所致,豈因其在左即為血積。而可攻其 血乎。若謂左血右食。則右豈無血。而左豈無食乎。不 可以為法也。

《論治》

經曰:「堅者削之,留者攻之,結者散之,客者除之,上之 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開之發之,適事為故。」凡治 積聚之法,如經所云者,亦既盡矣。然欲總其要,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