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9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則驚。氣并於陽。則陽盛而氣實。陽盛則發狂也。

血并於下,氣并於上,亂而善忘。

血并於下,則血畜於下而善忘。氣并於上,則氣逆於上而為悗亂。

《奇病論》

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者,形 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為 腎風,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死。

足少陰,寒水主氣,脈大則為風,緊則為寒。夫病風水者,外證骨節疼痛,此病在腎,非外受之風邪,故身無痛;水氣上乘,故形不瘦;風木水邪,乘侮土氣,故不能食,即食亦不能多也。善驚者,水氣乘心也;驚已而心氣痿者,心受邪傷也。

《陽明脈解篇》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 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岐伯 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 惡木也。」

陽明之脈,乃胃之悍氣,別走陽明,悍熱氣盛,則胃腑氣虛也。

《氣厥論》

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

東方肝木,其病發驚駭。肝主血,故熱甚則衄。

《六元正紀大論》

「少陽之政,寅申之紀也。」其病掉眩,支脅驚駭。

諸風眩掉,皆屬於肝。東方肝木,其病發驚駭。

少陰所至為驚惑。少陽所至為驚躁。

此夏病之常也。

《血氣形志篇》

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

「驚則氣亂,恐則氣下。」蓋血隨氣行,氣數亂逆,則經絡不通,榮衛不行,是以病生於不仁,宜按摩醪藥,以行其榮衛血氣焉。

《靈樞經》

《百病始生篇》

虛邪之中人也。《在經》之時。灑淅喜驚。

足陽明之脈病,故惕然而喜驚也。

《經脈篇》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是動甚則胸脅支滿,心中 憺憺大動。

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憺大動,蓋甚則有餘於內也。

《本神篇》

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 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季夏。

「喜忘」者,神志皆傷也。腰者腎之腑,故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

《大惑論》

黃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氣使然?」岐伯曰:「上氣不足,下 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營衛留於下,久之不 以時上,故善忘也。」

上氣不足,下氣有餘,則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榮衛留於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

《漢張機金匱要略》

《驚悸證治》

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 發得之。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 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

病人語聲寂寂然,喜驚呼者,骨節間病。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裏虛也。 虛勞裏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 咽乾口燥,小中湯主之。 水在腎。心下悸。

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 則悸,微者短氣。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後裏虛。脈偏 弦者,飲也。

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湯主 之。

寸口脈動而弱,動即為驚,弱則為悸。

心下悸者。半夏麻黃圓主之。

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主之。

《晉王叔和脈訣》

《驚病之脈》

《心臟歌》曰:「實夢憂驚怪,虛翻煙火明。」

《心脈歌》曰:「實大相兼并有滑。舌強心驚語話難。」 《虛脈歌》曰:「恍惚心中多悸驚。三關定息脈難成。」

《唐孫思邈千金方》

驚悸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陽俱實者,手太陰與陽明 經俱實也。病苦頭痛,目眩,驚狂,喉痹痛,手臂捲,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