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9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不收,名曰肺與犬腸俱實也。

左手關上脈陰陽俱虛者,足厥陰與少陽經俱虛也。 病苦恍惚,尸厥不知人,妄見少氣不能言,時時自驚, 名曰肝膽俱虛也。

右手關上脈陰陽俱實者,足太陰與陽明經俱實也。 病苦脾脹腹堅,搶脅下痛,胃氣不轉,大便難,時反泄 利,腹中痛,上衝肺肝,動五臟,立喘鳴多驚,身熱汗不 出,喉痹精少,名曰脾胃俱實也。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陽虛者,手陽明經也。病苦胸 中喘,腸鳴虛渴,脣乾目急,善驚泄白,名曰大腸虛冷 也。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陰虛者,手少陰經也。病苦悸 恐不樂,心腹痛難以言,心如寒,恍惚,名曰心虛寒也。 夫病人卒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 甚者則悸。

診得心積沉而芤時,上下無常處,病胸滿悸,腹中熱, 面赤咽乾,心煩,掌中熱,甚則唾血,身瘈。瘲主血厥,夏 瘥冬劇,色赤也。

徵音人者,主心聲也。心聲笑,其音竽,其志喜,其經手 少陰,厥逆太陽,則榮衛不通,陰陽反錯,陽氣外擊,陰 氣內傷,傷則寒,寒則虛,虛則驚掣心悸,定心湯主之。

健忘

太陽脈浮緩,少陽脈微緊,微為血虛,緊為微寒,此為 鼠乳。診得肺積,脈浮而毛,按之辟易,脅下時時痛,逆 背相引痛,少氣善忘,目瞑,結癰,皮膚寒,秋愈夏劇。主 皮中時痛,如蝨緣之狀,甚者如針刺之狀,時癢色白 也。

「《羽音人》呻而好恚,恚而善忘,恍惚有所思,此為土剋 水,陽擊陰,陰氣伏而陽氣起,起則熱,熱則實,實則怒, 怒則忘,耳聽無聞,四肢滿急,小便赤黃,語音口動而 不出,笑而看人,此為邪熱傷腎」,甚則不可治。若面黑 黃,耳不應,亦可治。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陰實者,足少陰經也。病苦舌 燥咽腫,心煩嗌乾,胸脅時痛,喘欬汗出,小腹脹滿,腰 背強急,體重骨熱,小便赤黃,好怒好忘,足下熱痛,四 肢黑,耳聾,名曰腎實熱也。

《宋嚴用和濟生方》

《論治》

「夫驚悸者,心虛膽怯之所致也。且心者君主之官,神 明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心氣安逸,膽氣不 怯,決斷思慮,得其所矣。或因事有所大驚,或聞虛響, 或見異相,登高涉險,驚忤心神,氣與涎鬱,遂使驚悸。 驚悸不已,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體倦自汗,四肢浮 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皆心虛膽怯之候」 也。治之之法,「寧其心以壯膽氣,無不瘥者矣。」

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蓋心主於血,血乃心之主, 心乃形之君,血富則心君自安矣。多因汲汲富貴,戚 戚貧賤,又思所愛,觸事不意,真血虛耗,心帝失輔,漸 成怔忡。怔忡不已,變生諸證。舌強恍惚,善憂悲,少顏 色,皆心病之候。《難經》云:「損其心者益其榮。」法當專補 真血。真血若富,心帝有輔,無不愈者矣。又有冒風寒 暑濕,閉塞諸經,令人怔忡。五飲停畜,堙塞中脘。亦令 人怔忡。當隨其證。施以治法。

夫健忘者,常常喜忘是也。蓋脾主意與思,心亦主思, 思慮過度,意舍不清,神宮不職,使人健忘。治之之法, 當理心脾,使神意寧靜,思則得之矣。

《金劉完素六書》

驚病之因

驚,心卒動而不寧也。火主於動,故心火熱甚也。雖爾 止為熱極於裏,乃火極似水,則喜驚,反兼腎水之恐 者,亢則害,承乃制故也。所謂恐則喜驚者,恐則傷腎 而水衰,心火自甚,故喜驚也。

一陽一陰病。發驚駭。背痛噫欠。名風厥。蓋胃土肝木。 為木剋土。風勝濕不制腎水。故令上逆。

《成無己明理論》

心悸

傷寒悸者,何以明之?悸者,心忪是也。築築惕惕然動, 怔怔忪忪,不能自安者是矣。心悸之由,不越二種:一 者氣虛也,二者停飲也。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 小建中湯主之。「少陰病四逆,其人或悸者,四逆散加 桂五分」,是氣虛而悸者也。飲水多,必心下悸,是停飲 而悸者也。其氣虛者,由陽氣內弱,心下空虛,正氣內 「動而為悸也。其停飲者,由水停心下,心為火而惡水, 水既內停,心不自安,則為悸也。又有汗下之後,正氣 內虛,邪氣交擊而令悸者,與氣虛而悸者,則又甚焉。 太陽病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太陽病 若下之,身重,心下悸者,不可發汗。少陽病不可吐下, 吐下則悸而驚;少陽病不可發汗,發汗則讝語,此屬 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是數者,皆汗後協邪 者,與其氣虛而悸者,有以異也。或鎮固,或化散之,皆 須定其氣浮也。又飲水過多,水飲不為宣布而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