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49 (1700-1725).djvu/70

此页尚未校对

心為陽臟,陰精并之故喜,肺虛而肝氣并於肺則悲,肝虛而脾氣并於肝則憂,脾虛而腎氣并於脾則畏。陰氣少,陽氣入陰,陰陽相薄,故恐也。

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

陽分之邪入陰,則病者靜,蓋陰盛則靜也。陰分之邪出陽,則病者多怒,蓋陽盛則怒也。

五邪所見: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 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善怒,不治,是為五 邪,皆同命,死不治。

春弦、夏鉤、秋毛、冬石,五臟陰陽之正氣也。反得所勝之脈者,邪賊盛而見於脈也。在內所傷之臟氣,而外見於脈,故名之曰陰出之陽。邪出於脈,則血有餘。《經》曰:「血有餘則怒。」此正氣為邪氣所勝,故為不治。所謂不治者,謂五脈皆為邪勝也。如五臟之氣為邪所勝,見四時相尅之脈,皆為死不治矣。

《風論》

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 可快,診在口,其色赤。

心為火臟,風淫則火盛,故脣舌焦而津液絕。風化木,木火交熾。故善怒嚇。心主舌,病甚則舌本強,而言不可快。

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乾善怒,時憎女 子,診在目下,其色青。

肝開竅於目而主泣,故善悲。風木合邪,則火熱盛而嗌乾,肝氣病,故善怒。

《病能論》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肝雖順傳於心。而不得相生之正氣。反受肝之寒邪。寒凌心火。故為怒狂。

岐伯曰:生於陽也。帝曰:「陽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陽氣 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

肝氣上逆,則陽氣暴折而不得出,陽氣難於流行,則肝氣亦未得而治,故善怒也。

《臟氣法時論》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虛則目䀮䀮無 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

虛者。精氣奪也。少陽經脈入耳中。故無所聞。肝病者。心下澹澹如人將捕之。

《痹論》

淫氣憂思,痹聚在心。

淫氣憂思,則心氣不藏,而痹聚在心矣。

《診要經終論》

春刺秋分,筋攣逆氣,環為欬嗽,病不愈,令人時驚,又 且哭。

病在肝而反傷其肺,是以筋攣。血氣環逆,故欬嗽。魂魄不安,故哭也。

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氣,時欲怒。

夏月陽氣外張。而反逆藏於冬分。故不惟病不愈。而更令人少氣善怒也。

《氣交變大論》

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意不樂。

腎藏志,志不舒,故意不樂。

歲木太過,甚則忽忽善怒。

「善怒」,肝志之病也。

歲土不及,民病善怒。

風木之病。

《五常政大論》

發生之紀,其病怒。

怒,肝氣盛也。

伏明之紀,其病昏惑悲忘,從水化也。

心神不足也。

太陽司天,火氣高明,喜悲。

火熱鑠金也。

《至真要大論》

太陽司天,民病善悲。

陽熱中盛之證。

太陽之復,善悲,甚則入心,善忘善悲。

木火之氣衰也。

《解精微論》

悲哀則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積水也。積水者, 至陰也。至陰者,腎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 精持之也。輔之裹之,故水不行也。

悲哀則動其心志,故泣下而水所由生。水宗者,宗脈之所聚,上液之道也。腎臟之精水,由宗脈而上通於心,外注於目,故曰「目者,宗脈之所聚也。」如志不悲,則精持於下,輔之裹之,水精不出於宗脈,故水不行於上也。

夫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 以目之水生也。故《諺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與心精, 共湊於目也。

「心之所之謂之志」,心志之合一也。心者五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