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0 (1700-1725).djvu/10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躁,病外因之熱而及於經也。不得汗者,不得從乎外解,此外熱之極也,故死。脈盛躁得汗而脈靜者,外淫之邪,從表汗而散,故生。

《論勇篇》

黃帝問於少俞曰:「有人於此,並行並立,其年之長少 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風暴雨,或病或不病, 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少俞曰:「帝問何急?」黃帝 曰:「願盡聞之。」少俞曰:「春青風,夏陽風,秋涼風,冬寒風, 凡此四時之風者,其所病各不同形。」黃帝曰:「四時之 風,病人如何?」少俞曰:「黃色薄皮弱肉者,不勝春之虛 風;白色薄皮弱肉者,不勝夏之虛風;青色薄皮弱肉, 不勝秋之虛風;赤色薄皮弱肉,不勝冬之虛風也。」黃 帝曰:「黑色不病乎?」《少俞》曰:「黑色而皮厚肉堅,固不傷 於四時之風。其皮薄而肉不堅,色不一者,長夏至而 有虛風者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堅者,長夏至而有虛 風不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堅者,必重」感於寒,內外皆 然乃病。

薄皮弱肉,則臟真之氣虛,不能勝四時之虛風矣。不傷於四時之風者,謂土旺於四季也。不病長夏之風者,謂土主於長夏也。設有皮厚肉堅,而傷於四時之風者,必重感於寒也。

《百病始生篇》

黃帝問於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 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則傷臟,風雨則傷上,清濕則 傷下。三部之氣,所傷異類,願聞其會。」岐伯曰:「三部之 氣各不同,或起於陰,或起於陽,請言其方。喜怒不節 則傷臟,臟傷則病起於陰也。清濕襲虛,則病起於下, 風雨襲虛,則病起於上。是謂三部。」至於其淫泆,不可 勝數。

「清氣在下」者,言清濕地氣之中人也,必從足始,故清氣在下也。是風雨清濕之邪,病在外而傷於形之上下;喜怒不節則傷臟,而病起於陰。

《扁鵲難經》

外感

何以知中風得之?然:其色當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自 入為青,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肺為白,入腎為黑,肝 為心邪。故知當赤色。其病身熱,脅下滿痛,其脈浮大 而弦。

何以知傷寒得之。然。當譫言妄語。何以言之。「肺主聲。 入肝為呼,入心為言,入脾為歌,入腎為呻,自入為哭。」 故知肺邪入心。為譫言妄語也。其病身熱灑灑惡寒。 甚則喘欬。其脈浮大而濇。

「傷寒有幾?其脈有變否?」然: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 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其所苦各不同。中風之脈,陽 浮而滑,陰濡而弱;濕溫之脈,陽浮而弱,陰小而急;傷 寒之脈,陰陽俱盛而緊濇;熱病之脈,陰陽俱浮,浮之 而滑,沉之散濇;溫病之脈,行在諸經,不知何經之動 也,各隨其經所在而取之。

「傷寒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出而死,下之而 愈」者,何也?然:陽虛陰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陽盛陰 虛,汗出而死,下之而愈。

《漢張機傷寒論》

《太陽經上篇》凡風傷衛之證列於此篇法五十三條

喻昌曰:王叔和當日編次「仲景《傷寒論》,以辨痙、濕暍脈證為第一,以辨太陽病脈證為第二,謂痙、濕暍,雖太陽經之見證,然宜應別論,故列之篇首。」 此等處最不妥當,豈有別論反在正論之前者?況既應別論,即當明言所指,而故虛懸其篇,此叔和不究心之弊也。至於太陽經中,一概混編合病、併病、溫病、壞病、「過經不解病」 ,以及少陽諸病,如理棼絲不清,其脈寸寸補接,所以不適於用,徒令觀者嘆息,此更叔和不究心之弊也。宋林億、成無己輩,以脈法及傷寒例居前,次痙濕暍,次太陽病,分上中下三篇。其意以桂枝證、麻黃證彙上篇,大青龍證及汗後、下後諸證彙中篇,結胸及痞證彙下篇,究竟上篇混中下,下篇混上中,不能清也。更可笑者,下篇結胸例中,凡係「結」 字,一概收入,如陽微結、陰微結、脈代結之類,悉與結胸同彙。尤可笑者,上篇第六條傷寒大義,未及什一,何所見即彙《溫病》中篇,下篇太陽本證,未及什七,何所見即彙少陽證,及合病併病,過經不解諸病。如此割裂原文,後人縱思研窮,無門可入矣。夫足太陽膀胱,病主表也。而表有營衛之不同,病有風寒之各異。風則傷衛,寒則傷營,風寒兼受,則營衛兩傷,三者之病,各分疆界。仲景立桂枝湯、麻黃湯、大青龍湯,鼎足大綱三法,分治三證。風傷衛則用桂枝湯;寒傷營則用麻黃湯;風寒兩傷營衛,則用大青龍湯。用之得當,風寒立時解散,不勞餘力矣。乃有病在衛而治營。病在營而治衛。病在營衛而治其一。遺其一。與夫病已去營衛而復汗。病未去營衛而誤下。以致傳經錯亂。展轉不已。源頭一差。末流百出。於是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