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0 (1700-1725).djvu/107

此页尚未校对

種種節目,輔三法而行,正如八卦之有六十四卦,八陣之有六十四陣,分統於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天地風雲龍虎鳥蛇之下,始得井井不紊。仲景參伍錯綜,以盡病之變態,其統於「桂枝」 麻黃青龍三法,夫復何疑?但文辭奧約,義例互陳,雖穎敏之士,讀之不解其意,實繇當時編次,潦草糊塗不察來意。仲景一手一目,現為千手千目,編者反將千手千目,掩為一手一目,悠悠忽忽,沿習至今,昌不得已而僭為《尚論》。太陽經中,仍分三篇,以風傷衛為上篇,寒傷營為中篇,風寒兩傷營衛為下篇,一一以膚淺之語,括大義於前,明奧旨於後,其溫病合病等名,逐段清出,另立篇目,俾讀者了無疑惑於心,庶隨所施而恰當矣。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先挈太陽病之總脈「總證。」統中風傷寒為言也。太陽膀胱經。乃六經之首。主皮膚而統營衛。所以為受病之始。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發於陽者七日愈,發於陰者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 六也。

風為陽,衛亦陽,故病起於陽;寒為陰,營亦陰,故病起於陰。「無熱惡寒」,指寒邪初受,未鬱為熱而言也。少頃鬱勃於營間,則仍發熱矣。病發於陽,其愈宜速,乃六日傳經已盡,必至七日方愈者,陽數七,主進故也;病發於陰,其愈宜遲,乃至六日經盡即愈者,陰數六,主退故也。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 若欲再作經者。鍼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

七日而云「已上」者,該六日而言也。六日傳至厥陰,六經盡矣。至七日,當再傳太陽,病若自愈,則邪已去盡,不再傳矣。設不愈,則七日再傳太陽,八日再傳陽明。故鍼足陽明,以竭其邪,乃得不傳也。在他經則不然,蓋陽明中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之地,邪易解散故耳。然必鍼以竭其邪,始得歸併陽明,不犯他界也。舊謂奪其傳路而遏之。則經經皆可遏矣。何獨取陽明也哉。

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凡病欲解之時。必從其經氣之王。太陽者。盛陽也。故從巳午未之王時而病解。

欲自解者。必當先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 知汗出解也。

天地鬱蒸而雨作,人身煩悶而汗作,氣機之動也。氣機一動,其脈必與其證相應,故脈浮而邪還於表,纔得有汗,而外邪盡從外解。設脈不以浮應,則不能作汗,其煩即為內入之候,又在言外矣。已上四條,先挈太陽經,始病終愈風寒之總法。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既有第一條,脈浮、頭項強痛、惡寒之總證,更加發熱、汗出、惡風、脈緩,則其病乃是觸冒於風所致,即名中風。「中」字與「傷」字無別,即謂傷風亦可。風性屬陽,從衛而入,以衛為陽氣所行之道,從其類也。此一條又中風病之總稱。以後凡言「中風病」三字,而發熱、汗出、惡風、脈緩,即括在內。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 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 湯主之。

陽浮陰弱,與下文衛強營弱同義。陽浮者,陽邪入衛,脈必外浮,陽性本熱,,風又善行,所以發熱快捷,不待閉鬱自發也。陰弱者,營無邪助,比衛不足,脈必內弱,陰弱不能內守,陽強不為外固,所以致汗直易,不待覆蓋自出也。嗇嗇惡寒,內氣餒也;淅淅惡風,外體疏也。雖寒與風並舉,義重惡風,惡風未有不惡寒者,所以中篇傷寒證中,亦互云惡風,又見惡寒,未有不惡風者。後人相傳,謂傷風惡風,傷寒惡寒,苟簡辨證,誤人多矣。翕翕發熱,乃氣蒸濕潤之熱,比傷寒之乾熱不同,息鳴者,陽邪上壅也,乾嘔者,陽邪上逆也。故取桂枝湯解散肌表之陽邪,而與發汗驅出陰寒之法,迥乎角立也。

服已,須臾歠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 許,遍身漐漐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 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痊,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重 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役其間半日許,令三服 盡。」若病重者,一晝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 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 粘滑、肉麪、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桂枝氣味俱薄,服過片頃,其力即盡,所以能解肌者,妙用全在歠稀熱粥以助藥力。穀氣內充,則邪不能入,而熱歠以繼藥之後,則邪不能留,法中之法若此。按衛行脈外風傷衛之證,皆傷其外。外者,肌膚也。故但取解肌以散外,不取發汗以內動血脈,更不取攻下以內動臟腑,所以服桂枝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