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0 (1700-1725).djvu/31

此頁尚未校對

尸蹶

《尸蹶》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而死也。

《明樓英醫學綱目》

卒中暴厥

卒中者,卒然不省人事,全如死屍,但氣不絕,脈動如 故,或脈無倫序,或乍大乍小,或微細不絕,而心胸暖 者是也。

中暑悶倒,急扶在陰涼處,切不可與冰水,當以布巾 衣物等,蘸熱湯熨臍中及氣海,續以湯淋布上,令徹 臍腹,煖即漸醒。如倉卒無湯處,掬道上熱土於臍,以 多為佳,冷即易之。古法道,塗無湯,即掬熱土於臍上, 仍撥開作窩子,令人更溺於中以代湯,續與竹葉白 虎石膏湯。

凡覺中暑,急嚼生薑一大塊,冷水送下。如已迷亂悶, 嚼大蒜一大瓣,冷水送下。如不能嚼,即用水研灌之 即醒。路中倉卒無水,渴甚,急嚼生蔥二寸許,津同嚥 可扺。飲水二升。

人平居無疾,忽如死人,身不動搖,默默不知人,目閉 不能開,口啞不能言,或微知人,惡聞人聲,但加眩冒, 移時方寤。此由汗過多,血少氣併於血,陽獨上而不 下,氣壅塞而不行,故身如死。氣過血還,陰陽復通,故 移時方寐,名曰「鬱冒」,亦名「血厥。」婦人多有之,宜白薇 湯、倉公散。

《徐春甫古今醫統》

卒死

《扁鵲肘後方》「中惡與卒死鬼擊亦相類,為治皆參取 而用之。已死,搗鮮菖蒲根絞汁灌之,立瘥。」

卒中、屍厥、鬱冒、中風、中暑之類,皆當發表。仲景云:「鬱 冐欲解,必大汗出。」故返魂湯用麻黃、桂枝,清魂湯用 荊芥,及諸卒中用皂角、半夏㗜鼻取嚏,用藜蘆、砒霜 揩齒取痰,皆所以開發上焦,使表邪流通也。中暑忌 涼水,恐閉腠理,亦此意也。

山居中惡,客忤卒死者,「灸臍中百壯」,皂角末吹鼻,或 韭汁灌耳中。

《本事方》云:「世言氣中者,雖不見於方書,然暴喜傷陽, 暴怒傷陰,憂愁失意,氣多厥逆,往往多得此疾,便覺 涎潮昏塞,牙關緊急。若概作中風用,非止不相為宜, 而反致殺人者多矣。元祐庚午,予母氏親遭此禍,至 今飲恨。母氏素食氣血羸弱,因先子捐館憂惱,忽一 日氣厥牙緊涎潮,里醫便作中風,大下數行,一夕而」 死。予因恨至今每見此證。急化蘇合丸灌之。便甦。 然後隨其寒熱而調治之。無有不愈者。

氣疾人因氣不歸元,遂成氣中,狀如中風,仆倒昏迷, 牙關緊急,只是無痰,不可誤用風藥及通關利腠等 輩。先以薑汁泡湯,調蘇合香丸;次用七氣湯、大流氣 飲加石菖蒲,順氣而甦。繼以「治中湯」加木香以和中, 使氣歸道。若更不能調,則氣逆而厥,又有變證。

《王肯堂證治準繩》

卒中暴厥

經云:「暴病卒死,皆屬於火。」註云:「火性速疾故也。」然初 治之藥,不寒而溫,不降而升,甚者從治也。俗有中風、 中氣、中食、中寒、中暑、中濕、中惡之別。但見卒然仆倒, 昏不知人,或痰涎壅塞,咽喉作聲,或口眼喎斜,手足 癱瘓,或半身不遂,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者,並可 用麻油、薑汁、竹瀝調蘇合香丸。如口噤,抉開灌之,或 用三生飲一兩,加人參一兩,煎成入竹瀝二三杯,薑 汁少許。如抉不開,不可進藥,急以生半夏為末,吹入 鼻中,或用細莘、皂角、菖蒲為末吹入,得嚏則甦。此可 以驗其受病深淺,則知其可治不可治。若口開手撒 遺尿者,虛極而陽暴脫也,速用大料參芪接補之,及 臍下大艾灸之。

痰涎壅盛者,宜吐之。「《急救》稀涎散:豬牙皂角肥實不 蛀者四挺,去黑皮,晉礬光明者一兩,各為細末,研勻, 輕者五分,重者三字,溫水調灌下。」又:「碧霞散,揀上色 精好石綠,研篩水飛再研,取二三錢,同冰片三四豆 許研勻,以生薄荷汁合溫酒調服之。二藥不大嘔吐, 但微微令涎自口角流出,自甦。」

舊說口開心絕,手撒脾絕,眼合肝絕,遺尿腎絕,聲如 鼾肺絕,皆為不治之證。然五證不全見者,速服參芪 膏,灸臍下,亦有得生者。

若中人髮直。吐清沫。搖頭上攛。面赤如汗綴如珠。 或頭面赤黑。眼閉口開。氣喘遺尿。皆不可治。

諸中或未甦,或已甦,或初病,或久病,或吐出紫紅色 者死。

《傳心方》云:「治男子婦人涎潮於心,卒然中倒。當即時 扶入暖室中,扶策正坐,當面作好酢炭熏之,令酢氣 衝入口鼻內,良久,其涎潮聚於心者,自收歸。輕者即 時甦醒,重者亦醒人事。惟不可喫一滴湯水入喉也。 如喫湯水則其涎永繫於心絡,不能去,必成廢人。 風邪中人,六脈多沉伏。亦有脈隨氣奔,指下洪盛者, 浮」遲吉,堅大急疾凶。浮遲為寒,虛大為暑,不當暑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