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0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肘膝之間,而與脈中之血氣相合,故曰:「四末解則氣從合。」 蓋假風寒之邪,以明四末乃陰陽之會,氣從此而入大絡也。如因邪氣所阻,則手足懈惰,而道路不通,氣何由而環轉。如四末和解,則氣血輸會於脈中,而環轉於氣街矣。

《論疾診尺篇》

尺肉弱者,解㑊安臥。

尺肉弱,則脾土虛而解㑊安臥。

《元李杲十書》

《脾胃虛證》

脾胃之虛,怠惰嗜臥,四支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 少退,體重節痛,口苦舌乾,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 頻數,不嗜食,食不消,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 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當升陽益胃,宜升 陽益胃湯。

夫脾胃虛弱,必上焦之氣不足,遇夏天氣熱盛,損傷 元氣,怠惰嗜臥,四支不收,精神不足,兩腳痿軟,遇早 晚寒厥日高之後,陽氣將旺,復熱如火,乃陰陽氣血 俱不足,宜黃芪人參湯主之。 內傷等病,是心肺之氣已絕於外,必怠惰嗜臥,四支 沉困不收,此乃熱傷元氣。脾主四支,既為熱乘,無氣 以動。《經》云:「熱傷氣。」又云:「熱則骨消筋緩。」此之謂也。

《朱震亨心法》

《論證治》

凡肥人沉困怠惰,是濕熱,宜蒼朮、茯苓、滑石。

凡肥白之人,沉困怠惰,是氣虛,宜二朮、人參、半夏、草 果、厚朴、芍藥。

凡黑瘦而沉困怠惰者是熱,宜白朮、黃芩。

脾胃受濕,沉困無力,怠惰好臥。

濕痰多見倦怠軟弱。

《明徐春甫古今醫統》

久暫之殊

「胃主生氣,脾主運動,脾胃一虛,則穀氣不充,脾愈無 所稟,脾運四支,既稟氣有虧,則四支倦怠,無力以動, 故困乏而嗜臥也。」亦有食飽過傷,以致脾難運化,每 食飽後,則困倦而瞌睡,此則食後暫有之,消化之後 則不然也。若此者,當補脾胃,而兼之消導可也。若是 脾胃俱虛,飲食少進,形氣衰弱,常常倦怠者,當大補 脾胃,以滋其化源,而尅伐消導之劑,則又不可輕用 輕犯也。久久滋補,脾胃一健,而精神斯足矣,何倦怠 之有哉。

紫菀湯濟生方下同

治「氣虛極,皮毛焦,津液不通,四肢無力,或喘急短氣。」

紫菀茸洗 乾薑炮 黃芪 人參 五味子 鍾乳粉 杏仁去皮尖,麩炒 甘草炙,各等分

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黃芪飲子

治「諸虛勞氣,四肢倦怠,骨節痠疼,潮熱乏力,自汗怔忡,日漸黃瘦,胸膈痞塞,不思飲食,欬嗽痰多,甚則唾血。」

黃芪蜜炙,一兩半 當歸酒浸 石觓 地骨皮 紫菀 人參 桑皮 䕀冬花 附子炮,去皮臍 鹿茸酒蒸,各一兩 半夏製七次 甘草炙,各半兩

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此藥溫補榮衛,枯燥者不宜用此。「唾血不止者,加阿膠、蒲黃各半兩。」

黃芪人參湯東垣下同

治「脾胃虛弱。暑傷元氣。怠惰嗜臥。」

黃芪一錢。自汗過多更加一錢 升麻六分, 人參、 麥冬、 陳皮、 《蒼朮》無汗更加五分 白朮各五分 黃蘗酒洗 神麯炒,各三分 當歸身酒洗 炙甘草各二分 五味子九箇

右件同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查稍熱服,食遠或空心服之。忌酒濕麪、大料物之類,及過食冷物。

交泰丸

升陽氣。瀉陰火。調榮氣。進飲食。助精神。寬腹中。除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沉困懶倦。

巴豆霜五分 人參 桂各一錢 柴胡 白朮 川椒炒去汗并目及閉子,各一錢五分 厚朴炒 苦楝酒煮 茯苓 砂仁各三錢 乾薑炮,三分 川烏炮去皮臍,四錢五分 吳萸湯洗七次,五錢 知母四錢,一半炒,一半酒洗 皂角水洗,去皮弦煨 黃連 紫菀各六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