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0 (1700-1725).djvu/54

此页尚未校对

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 也。」

三謂三陰三陽也。三陰者,寒、燥、濕也。三陽者,風、火、暑也。如不能調養,而數犯此三陰三陽之氣,則邪氣傷人而為病,以其為人壽命之本也。

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 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 神明。

人能順此清淨之氣,則身之陽氣外固,雖有賊邪,弗能為害,此因四時之序而能調養者。故聖人傳運其精神,餐服蒼天之清氣,以通吾之神明。

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 之序也。

肌腠之氣,乃五臟之元真,故宜順四時五行之氣而調養,使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不使形體有衰,則邪無由入其腠理。

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 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 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朝則人氣始生,故旦慧。日中人氣長,則勝邪,夕則人氣始衰,夜半人氣入臟」,其氣隔拒,其邪無擾筋骨,無煩勞也。無見霧露,宜清淨也。若反此,則形氣乃為邪所困薄矣。

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 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聖人能敷陳其陰陽和平,而筋脈骨髓氣血,皆和順堅固,則外內之陰陽調和,而邪不能害,邪不外淫,則陰氣內固,是能「耳目聰明,氣立如故」也。

《金匱真言論》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夏暑汗不 出者,秋成風瘧。

神氣血脈,皆生於精,故精乃生身之本。能藏其精,則血氣內固,邪不外侵,故春不病溫,夏不汗出,則暑氣伏藏,至秋成風瘧。

《陰陽應象大論》

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憺之能,從欲怏志於虛無之 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行所無事,則外不勞形,內無思想,恬憺虛無,則精神內守,真氣從之,故能「與天地相終始」焉。

《靈蘭祕典論》

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

「五臟六腑,心為之主。君主神明。則十二官各安其職」,以此養生,則壽終身而不致危殆。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 此養生則殃。

心主不明,則十二官皆不安,神明昏亂,則血脈凝泣,而使道閉塞矣。血脈不通,而形乃大傷,故殃。

《宣明五氣論》

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 久行傷筋,是五勞所傷。

「上古之民,形勞而不倦,久視損神,故傷血;久臥則氣不行,故傷氣;脾喜運動,故久坐傷肉;久立則傷腰腎膝脛,故傷骨;行走罷極,則傷筋。」是五勞而傷五臟所主之血氣筋骨也。

《靈樞經》

《本神篇》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 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 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 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 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故智 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 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邪僻不至,長生久視。

故智者順承天地之性,而得養生之道焉。

《五味篇》

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 令人癃;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 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 悗心。

心主血,腎主骨。苦乃火,味鹹乃水。味苦走骨而鹹走血者。陰陽水火之交也。肺主氣。故辛走氣。

《本臟篇》

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 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緻密矣。志意和, 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寒 溫和則六腑化穀,風痹不作,經脈通利,肢節得安矣。

血氣神志和調,則五臟不受邪,而形體得安。

《百病始生篇》

「喜怒不節則傷臟」,臟傷則病起於陰也。清濕襲虛,則 病起於下,風雨襲虛,則病起於上。

按《本經》云。風寒傷形。憂恐忿怒傷氣。氣傷臟。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