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0 (1700-1725).djvu/63

此页尚未校对

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此二至最為緊要。至者,極 也。陰處陽生,絕處逢生,自無而有;陽極生陰,從有而 無。陽變陰化之不同也。若春分秋分,不過從其中平 分之爾。然其尤重者,獨在冬至。故《易》曰:「先王以至日 閉關。」閉關二字,須看得廣。觀《月令》云:「是月齋戒掩身, 以待陰陽之所定。」則不止關市之門矣。

《醫門法律》
臣喻昌著

調和榮衛

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 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可見調營 衛之義,為人身之先務矣。深維其機,覺衛氣尤在所 先焉。經謂陽氣破散,陰氣乃消亡,是衛氣者,保護營 氣之金湯也。謂審察衛氣,為百病母,是衛氣者,出納 病邪之喉舌也。《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迺其扶陽抑 「陰,無所不至。」仙道亦然。噫嘻!鼻氣通於天者也,口氣 通於地者也。人但知以口之氣養營,惟知道者以鼻 之氣養衛,養營者,不免縱口傷生。養衛者,服天氣而 通神明,兩者之月異而歲不同也,豈顧問哉。

問:「居常調衛之法若何?」曰:「每至日西,身中陽氣之門 乃閉,即當加意謹護,勿反開之。《經》謂暮而收拒,毋擾 筋骨,毋見霧露,隱括調衛之義已悉。收者,收藏神氣 於內也。拒者,捍邪氣於外也。如晨門者,昏閉明啟,尚 何暴客之虞哉?即使逢年之虛,遇月之空,身中之氣 自固,虛邪亦何能中人耶。」

謹節五味

問「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此何解也?」曰:此人 身消息之所在,王註牽強,不合乎道。夫人天真之氣, 全在於胃,津液之多寡,即關真氣之盛衰,而胃復賴 脾以運其津液,一臟一腑,相得益彰,所以胃不至於 過濕,脾不至於過燥也。觀下文「味過於苦,脾氣不濡, 胃氣乃厚」,其為脾過燥,胃過濕可知。然終是相連臟 腑,嘿相灌滲,所以脾氣但言不濡,病反在胃,且未甚 也。至以過酸之故,助其曲直,將胃中津液,日漸吸引, 注之於肝,轉覺肝氣津潤有餘矣。肝木有餘,勢必尅 土,其脾氣坐困,不至於絕不已爾。若胃中津液尚充, 縱脾氣不濡,有濡之者在也,亦安得坐斃哉。

問:「味過於苦,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精神乃央。」註謂「厚 為強厚,央為久長,豈五味中,酸鹹甘多所損,苦辛多 所益乎?」曰:二義原不作此解,王註與經文全相背謬。 觀於胃氣乃厚,繇於脾氣不濡,明係脾困,不為胃行 津液,胃氣積而至厚也。胃氣一厚,容納遂少,反以有 餘成其不足,更難施治。今人守東垣一家之學,遇胃 病者,咸用補法,其有愈補愈脹者,正坐此弊。如西北 之人,喜食生硬麪酪,迨至受病,投以牽牛、巴豆,乃始 暢適,即香、砂、橘半用且不應,況用參、朮之補乎?《內經》 有言:「胃氣實則脹,虛則泄」,蓋可知矣。至精神乃央,上 文既云「筋脈沮弛」,明是筋脈得辛而緩散不收也。況 人之精神,全貴收藏,不當耗散,寧有辛散既久。而不 為殃害者耶。曰央。則其為病。且有卒暴之虞矣。相傳 多食辛。令人夭。豈不然哉。

問:「味過於鹹,大骨氣勞,從前無解,請一明之。」曰:「身中 消息,有謂心未有不正,腎未有不邪者,以腎為作強 之官也;有謂腎未有不正,心未有不邪者,以心為情 慾之腑也。大骨氣勞,心腎兩有所涉,而實有不盡然 者。嘗見高僧高道,棲真習定,忽焉氣動精傾,乃知味 過於鹹,大骨氣勞之說,不盡關於情慾爾。蓋食鹹過」 多,峻補其腎。腰骨高大之所,其氣忽積,喜於作勞,氣 既勃勃內動,則精關勃勃欲開,雖不見可欲,而不覺 關開莫制矣。經謂強力入房,腎氣乃傷,高骨乃壞。此 因嗜慾無節者之本病。奈何?清修卓煉之士,每於蔬 菜間多食鹹,藏厚味以虧道體,無有以《內經》之理一 陳其前者。及病已成而食淡齋,長年累月,自苦亦足 補偏救敝,然不如當日味無過《鹹》之超矣。因并及之。

和暢性情

飲食入胃,而精氣先輸脾歸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 養周身,乃清氣為天者也。升已而輸膀胱,行秋冬之 令,為傳化糟粕,轉味而出,乃濁陰為地者也。若夫順 四時之氣,起居有時,以避寒暑,飲食有節,及不暴喜 怒,以頤神志,常欲四時均平而無偏勝則安,不然損 傷脾胃,真氣下溜,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 無春夏,乃生長之用。陷於隕殺之氣,而百病皆起。或 久升不降亦病焉。

《本神篇》曰:「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邪 氣。」臟腑《病形篇》曰:「憂愁恐懼則傷心。」《口問篇》曰:「悲哀 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可見心為五臟 六腑之大主,而總統魂魄,兼該志意,故憂動於心則 肺應,思動於心則脾應,怒動於心則肝應,恐動於心 則腎應,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設能善養此心,而 居處安靜,無為懼懼,無為欣欣,婉然從物而不爭,與 時變化而無我,則志意和,精神定,悔怒不起,魂魄不 散,五臟俱寧,邪亦安從奈我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