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0 (1700-1725).djvu/87

此页尚未校对

於偶然耳。然男女抱患而孕者亦有之。夷嘗考之,雖 孕多墮也,雖產多難也,雖子多病也。何以知其然也? 嘗觀赤子在襁褓之中,內無七情之牽擾,外無六氣 之相侵,宜無病之可生也。其患曰:變蒸、驚悸、斑爛、風 癇、月瘡、發搐、痰喘、痘疹、火疹、赤瘤、解顱、龜胸、滯頤、內 弔、鵝口、木舌、重舌等證,豈不皆根父母精血之初,與 夫姙婦虛弱,不能謹節之所致歟?又或未滿百日,遂 與鹹酸之味,未至周期,輒與肥甘之餚,百病由此而 生也。其患曰,丁奚、哺露、五疳、吐逆、黃疸、腹脹、浮腫、痞 癖、瘧痢、積聚、飱瀉、洞瀉等證,豈不皆由飲食過傷,調 養失宜之所致歟?自是觀之,大半胎病,而小半傷食 也。一本體弱而稟受不厚,至又姙婦情慾動中而胎 氣隨熾,或好食煎炙而多味辛酸,或喜怒暴寒而嗜 欲無節。殊不知兒在胎內,一脈貫通,母饑亦饑,母飽 亦飽,動履食息而胎氣隨之,故皆足以令子受患也。 胎前既如古者,婦人之姙,子寢不側,坐不偏,立不跛, 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 不聽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 端正,才過人矣。何今人愛子無方,姑息太過,反致傷 生兒多枉死,而與巖牆桎梏不能盡其正命者何異 焉?今見溫良之婦,姙娠起居皆有節度,生子少病,痘 疹亦稀,足可以為師法矣。有父母之責者,寧不於是 而容心哉?由是觀之,賢愚得失較然矣。《孟子》曰:「不孝 有三,無後為大。」然孝以事親,人則知之,而孰知孝之 大者,乃所以善繼其後也乎?慨有知此而不知求子 之道也,良可惜哉!奈何委乎自棄者甘於命,過乎慮 念者惑於巫,忍心害理,曷此甚也!大扺!君子當造命, 不當委命。愚為是論,亦理法之準者言之耳,豈曰無 徵而不信乎?

《陰虛論》

《格致餘論》云:「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氣常有餘,血常不 足。」蓋有餘之陽氣者,非直指心經之元陽也,諸火之 謂也。夫火有二:心為君火,五行正一之火也;腎為相 火,邪妄之火也。凡一有動,相火隨之而燔,燒爍真陰, 竭枯精髓。經云:「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此之謂也。又曰: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溫也者,溫 養其氣而調和之,以靜勝夫動也。《經》曰:「勞者溫之」是 矣。味也者,藥味也。《經》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可見補 陰一方,人人之所必用,自壯至老,而不可缺焉者也。 丹溪曰:因火而成疾者,十有八九,不因火而成疾者, 百無一二。故夫火乃無根之物,人之一身,五臟六腑, 無所不有,惟陰盛可以制伏之。趙繼宗謂陰本不足, 故不必補。補不足者而至於有餘,則反有太過之害。 吁!趙亦未之思耳。助不給,補不足,理之自然。實其實, 虛其虛,醫之深弊,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 相矣?《經》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所以責其陰之不 足,則虛火乘之而起,精血津液,皆為之枯涸,而夢遺 淋濁,虛勞內熱之證作矣。治法責其無水,當以補陰 之劑,與夫養血調中、滋陰降火之屬。又云:「補腎者不 必濟以寒,強腎之陰,熱之猶可。」此固未嘗膠於知蘗 之補陰,而當識其有為知蘗之君者斯可矣。不然,多 見苦寒傷胃,執一無權,身且不保,而欲望其有子也, 烏可得乎?是則滋陰之劑,故雖無恙,而亦可以常服 矣。所謂緩則治其本也。兼夫澄心息慮以溫養之。多 服健乾、斑龍等劑。而於子也殆必欲之。則至其如視 諸掌乎。夫何人多不察。妄信輕依,頓服辛熱香燥助 陽之藥,適所謂以火濟火,援石拯溺。抱薪救火。斯何 異矣。高明君子,幸其鑒之。

《調經種子論》

岐伯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 以時下,則有子。」蓋任主胞胎,通則陰道之泰也;衝為 血海,盛則氣血俱盛也。婦人腎氣全盛,衝任週流,如 月之虧盈,應期行止而有常度曰調,遇交合則有子 矣。否則三五錯綜,皆所謂不調也。不調則百病變生, 甚至不治,孕暇言乎?《經》曰:「三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 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 況心屬陽而主血,脾裹血以行氣,若月經不通,未必 不由心事不足,思慮傷脾,有所勞倦,穀氣不輸,肺金 失養,腎水無滋,經血津液日以枯涸,以至三五不調, 漸至絕閉虛損,內熱骨蒸,勞瘵之證作,而卒於難治 也。所以養心則血生,健脾則氣布,二者胥和,則氣暢 血行,而調經之要,斯其至矣,復何患之有?且夫行經 之時,亦必保之,如產遠房勞,戒浴洗,毋過於寒熱喜 怒,一有失中,疾病隨起。調治之法,如氣鬱血虛,潮熱 黃瘦,而經不調者,以丹桂散、香附丸之類主之。氣虛 血熱,先期而來,過多不止者,以鎮經湯、固經丸之屬 治之。過期不來,腰腹脹痛者,以促經湯、紅花散之屬 行之。濕痰麻木者,朮附丸燥之。至於虛實寒熱,更詳 脈法,抑何有經之不正,而孕之不育乎。

按:螽斯之道,男須氣足精充,女必經調血盛,而後可期,是宜兼求之於夫婦者也。茲門只詳孕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