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1 (1700-1725).djvu/122

此页尚未校对

中有食積塊,悠悠作痛者,加蓬朮;嘔吐薑汁;小便澀, 加木通、豬苓。大抵憎寒未甚熱者,用此方加減。若已 發熱無汗,必須先解其外,以十味芎蘇散汗之。身體 痛發熱者,羌活沖和湯加乾葛、蔥白汗之,然後消其 食也。若食在上口,未入於胃,乃可吐之。如不吐,則消 導待食下入於胃,變化糟粕,外證已解,乃可下其食 也。外證無惡寒惡風,乃可下。熱多者,大柴胡下之。凡 治夾食傷寒。不可先攻其食。待發散寒邪已解。次可 攻食劫吐。法開霍亂條下。

虛煩類傷寒

凡諸虛煩熱,狀類傷寒,但頭身不痛為異耳。蓋煩即 熱也。心中鬱鬱不安,謂之虛煩。若飲食不節,內傷勞 役而發熱者,則手心熱而手背不熱也。蓋外感有餘, 則口鼻之氣俱盛;內傷不足,則少氣懶言而煩作也。 凡諸虛作熱,狀類傷寒,不可不辨而治。若誤作外感, 以汗吐下法治之,豈不死哉!原虛煩之脈雖大,按之 無力,或尺脈多浮大,左寸關脈或濡或弱,或微或濇, 乃虛脈也。且脈數主熱,數而有力為實熱。又云:「平人 脈大者為虛勞。」又云:「陰虛生內熱。」又云:「勞則喘而自 汗出,則氣耗矣。」若飲食失節,喜怒不調,房事勞役,皆 損其真氣,氣衰則木旺,木旺則伐其脾土,四肢困倦 而熱,少氣以動,懶言沉臥,動則氣促喘乏,或表虛自 汗惡風,當以甘溫之劑,補其中氣,溫其真陰,其熱自 愈。大扺勞者溫之,損者益之,蓋除大熱,最忌苦寒之 劑,重瀉其脾土也。且參、芪甘溫,乃除虛熱之聖藥,專 以補中益氣,少加黃蘗以滋腎水,其效如神。又房勞 陰虛,相火發熱者,并大病後虛弱,皆宜此湯輕劑為 妙。又竹葉石膏湯、十味溫膽湯,皆治病後煩熱虛熱 之聖藥,要在選而用之。虛煩有熱,不可攻熱,熱去則 寒起,誠格言也。

腳氣類傷寒

「腳氣之作,必發寒熱嘔逆,但起於腳膝酸軟為異耳。」 須要察其足脛,焮赤腫者,濕熱也;黃白腫者,寒濕也。 脈浮主風,小續命湯加羌活、木通、木瓜、龍膽草、牛膝; 脈沉遲或緊主寒,桂枝湯加羌、防、木瓜、木通、牛膝、蒼 朮。脈數有力主熱,小柴胡加黃蘗、知母、牛膝、羌活、防 風、木通;脈沉濡主濕,五苓散加蒼朮、木通、防風、羌活、 牛膝木瓜然傷寒則無足痛之患以別之。因有發熱 惡寒。故狀類傷寒也。

瘀血發熱類傷寒

「凡跌撲損傷,或被人踢打,或物相撞,或取閃肭,一時 不覺,過至半日,或一二三日而發者有之,十數日或 半月一月而發者有之。一般寒熱交作,其心胸、脅下、 小腹滿痛,按之手不可近者,此有瘀血也。或一時傷 重,就發寒熱,瘀血上沖,則昏迷不省,如死之狀,良久 復甦。輕則當歸導滯湯,重則桃仁承氣湯」加蘇木、紅 花、牛膝、桔梗、薑汁,量其元氣,下其瘀血則愈。若醫家 不識,見其寒熱、脹滿,罔察其痛處,若有痛腫,手難近, 按其脈芤濇或數,以明之。蓋肝為血海,凡有瘀血,必 畜積於心、胸、脅下,或小腹之分,乃肝部也。心主血,肝 藏之,脾為統之。但小便如常者,畜血證也。內傷瘀血, 證必自汗。

《樓英醫學綱目》

節候用藥

治中風自汗用桂枝湯,治傷寒無汗用麻黃湯,此仲 景表散之法,百世不易者也。若元氣暴虧者,以參芪 與桂枝麻黃等藥表散,此丹溪補仲景之法,亦百世 不易者也。至於韓祇和戒桂枝,而以中風傷寒通作 一法治之者,此當時之權變,非百世之常行也。王海 藏云:「仲景用桂枝,當漢之末也。韓祇和戒桂枝,當宋」 之隆也,時世之異,不可不知。今編《祇和》之法於篇末, 以廣後學之見云。

傷寒病有可汗者,《論》中但統言其可汗證及可汗脈, 或云「脈浮而數」,或云「脈浮緊」,或云「脈浮無汗而喘」,或 云脈浮為在表。今略舉數條,後人但憑其脈之大概, 並不分脈浮,有陰陽虛盛之理。又不知有可汗不可 汗之證,誤投發表藥,則多變成陽毒之患矣。今舉病 人有汗惡風、無汗惡寒分二等,及據立春已後,立秋 「已前,氣候輕重,各立方治之,庶學者易為開悟耳。 病人二三月以前,兩手脈浮數,或緩或緊,按之差軟, 寸、關、尺若力齊等,其力不甚大,不甚小者,亦未可便 投解表藥,此是見裏證未見表脈也。宜候寸脈力小 如關尺,即可投解表藥。」大抵治傷寒病,見證不見脈, 未可投藥;見脈未見證,雖少投藥,亦無害也。凡治雜 病,以證為先,脈為後。治傷寒病,以脈為先,證為後。 病人兩手脈浮數而緊,名曰傷寒。若關前寸脈力小, 關後尺脈力大,雖不惡風,不自汗出,此乃陰氣已盛, 先見於脈也。若不投藥和之,後必惡風及自汗出。若 立春已後至清明已前,宜調脈湯主之。清明已後至 芒種已前,宜葛根柴胡湯主之。芒種已後至立秋已 前,宜人參桔梗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