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加薑棗,或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五味子。心火尅肺 金,人參平肺散。陰火傷肺,腎氣丸料加五味子煎服。 肩背不便,四肢沉重者,脾腎虧損,五惡也,補中益氣 湯、十全大補湯,俱加山藥、山茱萸、五味子。

不能下食,服藥而嘔,食不知味者,胃氣虛弱,六惡也, 六君子湯加朮、香、砂仁,甚則加附子。挾痰者,托裏清 中湯;挾火者,托裏益黃湯。

瘡腫時作嘔,熱毒攻心,潰時作嘔。陰證潰後作嘔,脾 虛。如熱盛焮痛,活命飲、護心散;作膿焮痛,托裏消毒 散;膿熟脹痛,托裏散,或針以泄之。焮痛便祕者,《內疎》 黃連湯;寒涼傷胃者,六君子湯加乾薑、木香。木乘土 位加芍藥、柴胡。胃脘停痰加桔梗。脾虛自病或水侮 土,加益智仁、砂仁。鬱結傷脾加川芎、山梔、蒼朮、香附; 濕氣侵胃倍白朮白朮,生肌斂口妙劑。又有登廁觸 穢作嘔者,仍宜補胃。

脾肺俱虛,七惡也,補中益氣湯加薑棗,或六君子湯 加炮薑,甚則加附子,或十全大補湯加炮薑。

陽虛皆因誤服寒涼,或潰後勞役,或吐瀉之後,或誤 入房夢遺,或外邪所乘。初則虛火,假證,仍發熱頭疼, 良久寒戰咬牙,腹痛雷鳴,泄瀉𩚬逆,自汗盜汗,陽虛 寒氣所乘之證,八惡也。急用托裏溫中湯,後用六君 子湯加附子,或加薑、桂,甚者用大劑參、芪、歸、朮,倍加 薑、附,以手足溫為度。

「潰後,發熱惡寒,作渴怔忡,睡臥不寧,陽衰陰盛發躁, 脈洪大,按之微細,或無,此陽虛極,驀然牙關緊急,腰 背反張,變為痓痙陰病,或無汗惡寒,或有汗不惡寒, 九惡也,俱宜八味丸料,加參、芪、歸、朮,大劑煎服。」 原稟瘦怯,或房慾竭精,或瘡出膿多,或誤汗下,以致 日晡潮熱,口乾作渴,夜寐不著,瘡出紫血,四物湯、托 裏益氣湯、腎氣丸主之。

便污黑者不治。便血瘀滯者,犀角地黃湯救之。 瘡瘍時或愈後,口鼻吐衄,牙宣齦露,皆因瘡瘍出血, 虛火動而錯經妄行,當求其經,審其因而治之。肝熱 則血妄行,四物湯加山梔、牡丹皮、黃芩、白朮。肝虛則 不能藏血,腎氣丸。心火不能生血,四物湯加炒黃連、 牡丹皮、芩、朮。脾虛熱不能統血,四君子湯加炒山梔、 牡丹皮。脾經鬱結者,歸脾湯加五味子。脾肺氣虛者, 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氣血俱虛者,十全大補湯。陰 火動者,腎氣丸加五味子。大凡失血過多,而見煩熱 發渴等證,勿論其脈,急用單人參湯補之。《經》云:「血生 於氣」,苟非甘溫、參、芪、歸、朮之類,以生心肝之血,決不 能愈。發熱脈大者死。

《正傳》以善為順,以惡為逆,瘡瘍仍忌倒陷,又增為「九 逆」,殊為有理。

非癰非疽,非瘡非癬,狀如惡瘡,或瘥或劇,名曰「無名 腫毒。」隨其見證,在表、在裏、在經。用藥,外以槐枝煎洗 淨,後以赤小豆、吳萸、白膠香、黃連、黃蘗、貝母、硫黃、糯 米、黃丹、輕粉為末,麻油調搽。一切惡瘡,人所不識者 皆同。

《疔瘡證治》

經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恣食辛辢厚味,炙煿腥葷, 及誤食自死。禽獸蘊毒於中而即發者有之。」或卒遇 大風大霧,大暑大寒,天地暴沴之氣,襲注經絡,觸動 其毒而發者;或因感死畜蛇蟲毒氣而發者,其死尤 速。初發或因衣物觸著而疼痛忽生;或因發疹,抓破 而成疱,僅一小瘡,殺人一二日間,比之癰疽尤毒。 疔發無定處,在肩背腰猶緩,在頭面耳鼻口目舌根 脣上,及手足骨節間者最急。如生兩足,多有紅絲至 臍,生兩手,多有紅絲至心;生脣面口內,多有紅絲入 喉者,俱難治。須急看,以針挑撥其絲出血,以泄其毒 氣,方可保生。

瘡頭黑硬如釘,四畔帶赤如火盤根突起寸餘,隨變 焦黑,未幾腫大而光,轉為濕爛,深孔透肌,如大針穿 之狀。其形初起,大小不一,或如水泡、如吳萸、如豆、如 石榴子,其色有五,《內經》分應五臟,各有所屬部位。《局 方》分別一十三種疔外又有魚臍疔,瘡頭黑深,形如 魚臍,破之黃水滲出,四畔浮漿,其毒尤甚。用絲瓜葉、 連鬚蔥、韭葉擣爛,以酒和服,其查貼腋下。如病在左 手貼左腋下,在左足貼左跨下,右手足同,在中貼心 臍,並用布縛住,候肉下紅絲處皆白則安。有潮熱者 亦宜,卻令人抱住,恐其顫倒則難治。或用蛇退燒灰, 雞子清調敷。又一種水疔,用黃荊葉十四片,獨頭蒜 三箇,百草霜二錢,擂酒服,取汗大效。諸證惟嘔吐最 危。

治分虛實。實者,初服賽命丹三丸,以蔥酒發汗。表證 多者,追疔湯,或敗毒散加蟬蛻、殭蠶、金銀花。裏證多 者,活命飲、五聖湯。便利滿澀者,黃連消毒散。此散初 起服之,內消欲作膿者,托裏消毒散;虛者,初服保生 錠子以解毒,或蟾肝丸。有表邪不敢汗者,補中益氣 湯加防風、白芷。裏證不敢下者,蜂蛇散。腫痛欲作膿 者,托裏散內托十宣散。不能潰者,大料參芪歸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