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125

此页尚未校对

處軟而不痛者,血瘤也。發腫日漸增長,而不大熱,時 時牽痛者,氣瘤也。虛腫而黃者,水也。氣結微腫,久而 不消,後亦成膿,此是寒熱所為也。留積經久,積陰生 陽,寒化為熱,以此潰必成瘻,宜早服內塞藥以排之。 諸癭瘤疣贅等,至年衰皆自內潰,不一於補養,而妄 行攻蝕,必有性命之憂。至於瘰𤻤結核,寒熱發渴,經 久不消,其人面色痿黃,被熱上蒸,已成膿也。治見本 條。手足指稍及乳上,宜膿熟大潰,方可開之。麻豆大, 肢節上癰,稍覺有膿,便須決破,遲則成攣曲之疾, 取膿凡瘡腫,以手指從瘡旁按至四畔,上赤黑者,按 之色不變,膿已結成,又按之隨手赤色,此亦有膿,按 之白,良久方赤,遊毒已息,可就赤白色盡處灸斷,瘡 肉平實,久而方消。

夫癰則皮薄腫高。疽則皮厚腫堅。初發並宜灼艾。惟 癰膿成則宜針。疽膿成則宜烙。

切宜熟視詳審,候其潰熟,膿透於外,其勢盈盈欲出, 只用「替針丸」自瘡頭咬開,不半日許,其膿自出,切不 可用針刀也。

《鬼遺》云:「凡癰覺在虛處,及眼不見處,皆是惡證。如發 高腫紫赤,皮薄光澤,覺裏有膿毒,諸藥貼熁,不破者, 用熟銅針於油火上燎透,先用黑筆點定,卻當頭以 針淺刺入,隨針出膿者,順也。有不隨針出膿,當用白 紙作絍,絍入針孔,引出膿毒,當時腫退,可及三分。如 腫不退,是一逆也;腫不退,疼不除,但膿出,二逆也。膿」 疼不退,患人不覺瘡輕,三逆也。雖用針破出膿,亦無 所濟,須急用引膿托裏湯藥,以助其勢力可也。更有 癰生實處,不問淺深,如有膿即用針烙無害,稍緩即 恐傷筋骨內疼。凡近筋脈骨節處,不得亂行針烙,反 致他病也。

「患疽初生赤硬,或在虛處毒氣淺,或在實處毒氣深, 切須仔細辨認。仍問患人疼痛,覺深覺淺,其患處瘡 頭不拘多少,其間須有一箇最大者,即是大膿竅。當 用熟鐵大針頭如釵腳者,於麻油燈上燒令熱透,以 大頭處按定,插入一寸,或至二寸,膿當下。恐未有膿 毒出。」卻用白紙作絍子絍入,候次日取出,其膿即隨 絍下矣。膿色黃白即好。若赤黑色防後有鮮血出。即 患人寒戰不禁。其有虛處。不得妄行針烙。

多骨疽

或問足脛生疽,既潰甚,久而不愈,腐爛出骨者何如? 曰:「此名多骨疽,亦名剩骨,又名朽骨。」蓋因毒氣壅盛, 結成此骨,非正骨也。宜服勝金丹、十全大補湯加牛 膝、防己、紫金丹、烏金散、人參養榮湯加木瓜、牛膝、防 己,相間服。此疽因未潰之前,補劑太過,故結毒而不 散耳,宜授仙紙黃龍膏貼之。

惡瘡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心主血,脾 主肉,血熱而肉濕,濕熱相合,潰敗肌膚,浸淫不休,不 可以定名命之,故謂之惡瘡也。然有辨焉,如疥癬癮 疹之屬,怫鬱氣血在皮膚腠理間者,可以表而散。《內 經》有謂「汗之則瘡已」者是已。若鬱氣血在肌肉之分, 外連皮膚,作寒熱而生膿者,或七情所招,或膏粱之 變,皆宜解內熱,不宜汗也。張仲景所謂「瘡家不可發 汗,汗之則痙」者是已。一瘡而有宜汗不宜汗之別,熱 有淺深,表裏故也。故瘡在皮膚,則當因其輕而揚之, 汗之浴之,外以殺蟲潤燥、和解凝結涎沫之藥傅之。 瘡在肌肉,則當因其重而減之,瀉經絡之熱,清涼氣 血,外以化膿生肌膏熁之。瘡在頭巔,則當射而取之, 用酒製寒涼劑,更以風藥升而上之,外以殺蟲解熱 藥傅之。能明此三者,其於治瘡,思過半矣。

疔瘡

「疔瘡」者,以其瘡形如「丁蓋」之狀而得名,皆生頭面四 肢,發黃疱中或紫黑,必先癢後痛,先寒後熱。凡人一 二日間,惡寒發熱,四肢沉重,心悸眼花,頭疼體痛,稍 異如常之證,須宜遍身尋認,如有小瘡與常患之瘡 稍異,即是疔也。《大扺》起紫疱者多,起堆核者少,發於 手上者多,發於別處者少,生兩足者多,有紅絲至臍; 生兩手者多有紅絲至腋;生脣、面、口內者多有紅絲 入喉,以針刺瘡,不痛無血,是其候也。《經》云:「膏粱之變, 足生大疔。」大抵多由恣食厚味,卒中飲食之毒,或感 四時不正之氣,或感蛇蟲之毒,或感疫死牛馬猪羊 之毒,或人汗入肉而食之,皆生疔瘡,各宜審而治之。 若嘔逆直視,讝語如醉者,不可治矣。又有內疔一證。 與外疔之證大同。但瘡形不現。過數日間有一處腫 起者。即是內疔所發之處。但腹痛甚者。便須作內疔 治之。不可緩也。緩則殺人。

華元化云:「疔有五色,屬五臟;紅屬心,發於舌根;青屬 肝,發於目下;黃屬脾,發於口脣;白屬肺,發於右鼻;黑 屬腎,發於耳前。」以種類言之,《千金方》《外臺祕要》《神巧 萬全方》皆稱一十三種,殆不止也。

麻子疔,狀如麻子稍黑,四邊微赤,多癢少病,忌食麻 子油衣麻衣并入麻田中行,見穿麻布。《人 火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