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50

此页尚未校对

石葦散

治熱病小便不通

石葦去毛 瞿麥各一兩 木通 甘草炙

子芩各半兩, 葵子三合

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人參養胃湯入門

治「傷寒陰證。」 及「外傷風寒,內傷生冷,憎寒壯熱,頭痛身疼。」

陳皮 厚朴 半夏製,各一錢二分半 茯苓 藿香各一錢 人參 草果 甘草炙,各五分 蒼朮一錢半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烏梅一箇,水煎服,令微汗,濈濈然自然解散。若有餘熱,以參蘇飲款款調之。

藿香正氣散醫鑑

治傷寒陰證,頭痛身疼。如不分表裏證,以此導引經絡,不致變動。

藿香一錢半 紫蘇葉一錢 白芷 大腹皮 白茯苓 厚朴 白朮 陳皮 半夏製 桔梗 甘草炙,各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不換金正氣散入門

治「傷寒陰證,頭痛身疼,或寒熱往來。」

蒼朮二錢, 厚朴 陳皮、 藿香葉、 半夏泡 甘草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正陽散本草

治陰證傷寒

麻黃一錢半 陳皮 大黃生 乾薑 肉桂 芍藥 附子炮 半夏製 甘草炙,各七分

吳茱萸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取汁。

麻黃杏仁飲入門下同

治「傷寒太陽經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脈浮緊。」

防風七分, 麻黃、 桔梗、 前胡、 黃芩、 陳皮、 半夏製,各一錢, 杏仁、 細莘各八分, 甘草四分。

右剉,作一貼,入生薑三片,水煎服。

香蘇飲

治「四時傷寒,頭痛身疼,發熱惡寒,及傷風傷濕傷寒」 ,時氣瘟疫。

香附、 蘇葉各二錢, 蒼朮一錢半, 陳皮一錢, 甘草炙,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蔥白一莖,水煎服。

芎芷香蘇飲得效

治傷寒傷風表證。頭項強。百節痛。陰陽未分皆宜。

香附子、 紫蘇葉各二錢, 蒼朮一錢, 陳皮、 川芎、 白芷各一錢, 甘草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十神湯入門

治兩感風寒,頭痛寒熱無汗。

香附 紫蘇葉 升麻 赤芍藥 麻黃 陳皮 川芎 乾薑 白芷 甘草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蔥白二莖,水煎服。

人參敗毒散醫鑑

治「傷寒時氣。發熱。頭痛項強。肢體煩疼。」 及傷風欬嗽。鼻塞聲重。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枳殼、 桔梗。

川芎、 赤茯苓、 人參、 甘草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薄荷少許,水煎服。本方加天麻地骨皮等分,名「人參羌活散。」 加荊芥穗、防風等分,名「荊防敗毒散。」

香葛湯得效

治「傷寒不問陰陽兩感。頭痛寒熱。」

蒼朮 紫蘇葉 白芍藥、 香附、 升麻、 乾葛、 陳皮各一錢, 川芎、 白芷 甘草各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蔥白二莖,豉七粒,水煎服。

蔥白散局方

治四時傷寒,傷風頭痛。體熱煩渴。

麻黃二錢, 蒼朮、 白朮、 川芎各一錢半。

石膏、 乾葛、 甘草各七分半。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蔥白二莖,水煎服。

參蘇飲易簡

治「外感風寒,頭痛發熱,欬嗽,及內因七情痰盛,胸滿潮熱。」

人參 紫蘇葉 前胡 半夏、製 乾葛 赤茯苓 各一錢, 陳皮 桔梗 枳殼 甘草各七分半。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神朮散

治「傷寒」 傷風。頭痛體疼。惡寒無汗。

蒼朮二錢, 荊芥、 藁本、 乾葛、 甘草、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