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蔥白二莖,水煎服。如元氣不足,加升麻三分。

十味和解散丹溪

治「外感內傷,頭痛身熱。」

白朮四錢, 桔梗二錢, 當歸、 陳皮、 枳殼、 防風、 白芍藥、 厚朴、 人參、 甘草各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蔥白三莖,水煎服。

加減白虎湯寶鑑

治沉寒痼冷。臍腹冷痛。大便自利。足脛寒而逆

附子炮,二錢 乾薑炮 肉桂 草豆蔻煨

半夏 人參 白朮 甘草炙,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五片,蔥白五莖,水煎服,仍灸氣海三里穴。

靈砂局方下同

治諸虛痼冷。厥逆如神。

水銀四兩, 硫黃一兩。

右「同入鐵銚內,炒成砂子,有煙焰起,以酢灑之,研細入水火鼎,赤石脂封口,鹽泥固濟,炭三十斤,煅,經宿取出細研,糯米糊和丸麻子大」 ,每五七丸以至十五丸,空心以人參大棗湯下。忌食豬羊血、菉豆粉、冷滑之物。

金液丹

治「久寒痼冷,及吐利日久,身冷脈微。」

硫黃十兩。

右研細飛過,盛磁盒內,以「赤石脂抿縫,外以鹽泥固濟。先掘地坑埋小罐子,盛水令滿,安盒子在上,用泥固濟訖,慢火養七日七夜,候足,加頂火一斤,煆取出放冷,研為細末」 ,每藥末一兩,用蒸餅一兩,湯浸去水,搗和丸梧子大。每三十丸,多至百丸,溫米飲下,空心服。

至聖來復丹活人

治痼冷心腹冷痛,臟腑虛滑,及霍亂吐瀉,脈微欲絕。又治榮衛不交泰,心腎不升降,上實下虛,氣塞痰厥,一切危急之證,但有胃氣,無不獲安。此藥配合二氣,均調陰陽,可冷可熱,可緩可急,功效殊勝。

硫黃、 硝石各一兩

右為細末,入銚內,以微火慢炒,用柳木篦不住手攪,令陰陽氣相入,再研極細,名曰「二氣砂。」 乃入水飛五靈脂、陳皮、青皮末各二兩,次入太陰元精石末一兩,和勻,酢糊和丸豌豆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丸或五十丸。此鐵瓮城《八角杜先生方》也,一名《正一丹》。

加味理中湯回春

治痼冷積寒

附子炮 人參 白朮 乾薑炒 肉桂 陳皮 白茯苓 甘草炙,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二片,棗二枚,水煎服。

代灸塗臍膏海藏

治痼冷臍腹痛

附子、 馬藺子、 蛇牀子、 吳茱萸、 肉桂、 木香。

右為細末,用白麪一匙,薑汁調成膏,攤紙上,圓三寸許,貼臍下關元、氣海,自晚至曉,其力可代灸百壯。

衝寒散入門

治痼冷腹痛。泄瀉。飲食減少。

香附子、 陳皮、 草果各一錢半, 縮砂、 白薑、 肉豆蔻各七分, 藿香、 白茯苓、 吳茱萸

木通各三分。

右為末,每二錢,溫酒或薑湯調下,或剉作一貼,水煎服。

大補元煎景岳全書下同

凡元氣太虛者,雖有寒邪,亦不可攻,必單培根本,正復邪將自散。或真寒假熱等證,皆宜用此。

人參「少則一二錢,多則一二兩。」 炙甘草一二錢。 熟地少則二三錢,多則二三兩 當歸。若泄瀉便滑者去之 枸杞各二、三錢 山茱萸一錢。畏酸吞酸者去之 杜仲 山藥炒,各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左歸飲

凡命門真陰虧損,雖有寒邪,不可攻者,宜此。

熟地二三錢。或加至一二兩。 炙甘草一錢。

山藥 枸杞各二錢 山茱萸一、二錢畏酸者少用 茯苓一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右歸飲

凡命門陽衰,或陰盛格陽,感邪不可攻者,宜此。

熟地:用如前。 山藥、 枸杞、 杜仲薑製各二錢。 山茱萸一錢。 肉桂去皮 甘草炙各一、二錢。 製附子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五福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