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66

此页尚未校对

熱病始手臂痛者,刺手陽明太陰,而汗出止。

熱病始於頭首者,刺項太陽,而汗出止。

熱病始於足脛者,刺足陽明,而汗出止。

熱病身先重,骨痛耳聾,好瞑,刺足少陰,病甚為五十 九刺。

熱病先眩冒而熱,胸脅滿,刺足少陰少陽。

太陽之脈,色榮顴骨,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 時而已」;與厥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其熱內連 腎,少陽之脈色也。少陽之脈,色榮頰前,熱病也。榮未 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期不 過三日。」

《熱病氣穴》:「三椎下間主胸中熱。四椎下間主鬲中熱。 五椎下間主肝熱。六椎下間主脾熱。七椎下間主腎 熱,榮在骶也。項上三椎陷者中也。頰下逆顴為大瘕, 下牙車為腹滿,顴後為脅痛。頰上者,鬲上也。」

黃帝問曰:「余聞風者,百病之始也,以鍼治之奈何?」岐 伯對曰:「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治 在風府,調其陰陽,不知則補,有餘則瀉。」

大風頸項痛,刺風府,風府在上椎。

帝曰:「夫子言治熱病五十九俞,余論其意,未能領別 其處,願聞其處,因聞其意。」岐伯曰:「頭上五行,行五者, 以越諸陽之熱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 瀉胸中之熱也。氣街、三里、巨虛上下廉,此八者,以瀉 胃中之熱也。雲門、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瀉四肢 之熱也。五臟俞旁五,此十者,以瀉五臟之熱也。凡此」 五十九穴者,皆熱之左右也。帝曰:人傷於寒,而傳為 熱何也?岐伯曰:夫寒甚則為熱也。

《靈樞經》曰:「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 於寒即泄,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虛上 廉。」

刺寒厥者,二陰一陽。所謂二陰者,二刺陰也;一陽者, 一刺陽也。

肺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 振寒洒洒鼓頷,不得汗出,腹脹煩悗,取手太陰。 風逆暴四肢腫,身漯漯唏然時寒,飢則煩,飽則善變, 取手太陰表裏足少陰陽明之經。肉清取榮;骨清取 井經也。

「熱病三日,而氣口靜,人迎躁者,取之諸陽,《五十九刺》, 以瀉其熱而出其汗,實其陰以補其不足者,身熱甚, 陰陽皆靜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則泄。 所謂勿刺者,有死徵也。

熱病七日八日,脈口動,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 淺刺手大指間。

熱病七日八日,脈微小,病者溲血,口中乾,一日半而 死。脈代者,一日死。

熱病已得汗出,而脈尚躁,喘且復熱,勿刺膚,喘甚者 死。

「熱病七日八日,脈不躁,躁不散數,後三日中有汗,三 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

熱病先膚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鍼,五十九,苛 軫鼻,索皮於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

熱病先身濇倚而熱煩,悗乾,脣口嗌,取之脈,以第一 鍼,五十九。膚脹口乾,寒汗出,索脈於心,不得,索之水, 水者腎也。

熱病嗌乾,多飲,善驚,臥不能起,取之膚肉,以第六針, 五十九。目眥青,索肉於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 熱病面青腦痛,手足躁,取之筋間,以第四鍼於四逆 筋躄目浸,索筋於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熱病數驚,瘛瘲而狂,取之脈,以第四鍼,急瀉有餘者, 癲疾毛髮去,索血於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腎也。 熱病身重骨痛,耳聾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鍼,五十 九,刺骨。病不食,齧齒耳青,索骨於腎,不得索之土,土 者脾也。

熱病體重,腸中熱,取之以第四鍼,於其腧及下諸指 間,索氣於胃絡,得氣也。

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取之「湧泉與陰陵泉,取以第 四鍼,鍼嗌裏。」

「熱病而汗且出,及脈順可汗者,取之魚際、太淵、大都、 太白。」瀉之則熱去,補之則汗出。汗出太甚,取內踝上 橫脈以止之。

熱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顴發赤,噦者死。 二曰泄而腹滿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熱不已者死。四 曰老人嬰兒,熱而腹滿者;五曰汗不出,嘔下血者 死。六曰舌本爛,熱不已者死。七曰欬而衄,汗不出,出 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熱者死;九曰熱而痙者死,腰折 瘛瘲,齒噤齘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風痙身反折,先取足太陽及膕中及血絡出血;中有 寒,取三里。

邪氣之中人也灑淅動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見於 色,不知於其身,若有若無,若亡若存,有形無形,莫知 其情。是故上工之取氣,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