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69

此页尚未校对

支正、少海,主熱病先腰脛酸,喜渴數飲食,身熱項痛 而強,振寒寒熱。

後谿,主身熱惡寒。

光明,主腹足清寒熱汗不出。

復留,主寒熱無所安,汗出不止,風逆四肢腫。

凡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後取太谿、大指 間動脈,皆先補之。

熱病先腰脛酸,喜渴數飲,身清,清則項痛而寒且酸, 足熱不欲言,頭痛顛顛然,先取涌泉及太陽井榮。熱 中少氣,厥寒,灸之,熱去,灸涌泉三壯。煩心不嗜食,灸 涌泉。熱去四逆,喘氣,偏風,身汗面清,皆取俠谿。 凡熱病刺陷谷,足先寒,寒上至膝,乃出針。身痹洒淅 振寒,季脅支滿痛。

《活人書》曰:「仲景云: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 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愈。謂服桂枝湯後,其證 尚自汗發熱惡寒,脈尚寸浮尺弱,而反煩,為邪痹在 陽維經,故可先鍼風池、風府。此二穴陽維之會,非太 陽經也。太陽經穴,在俠項後髮際,大筋外廉陷中,名 曰天柱。不鍼此者,桂枝已主太陽病故也。」

期門穴,在乳直下筋骨近腹處是也。凡婦人病法,當 鍼期門,不用行子午法,恐纏臟膜,引氣上,但下鍼,令 病人吸五吸,停鍼良久,徐徐出鍼,此是平瀉法也。凡 鍼期門,必瀉勿補,可肥人二寸,瘦人寸半深。

「臍下一寸五分名氣海,二寸名丹田,三寸名關元。關 元穴是小腸募、足少陰任脈之會,鍼入八分,留三呼, 瀉五吸,灸亦良,然不及鍼。」氣海穴,或作臍下一寸。 《本事方》曰:「傷寒陰毒危極,藥餌無功,速灸臍中三百 壯,又灸氣海、關元各二三百壯,以手足溫煖為效。」 《活法機要》曰:「傷寒大熱不止,取曲池,瀉絕骨,補陷谷 出血,八關大。刺血指間出。」

雲岐子曰:「傷寒頭痛,太陽證,刺完骨、京骨;陽明證,刺 合谷、衝陽;少陽證,刺陽池、丘墟、風府、風池。」

傷寒熱退後,再發熱,取風門、合谷、行間、絕骨。

《得效方》曰:「傷寒初得一二日,頭痛寒熱,宜灸巨闕上 脘、中脘各五十壯。」

《醫學綱目》曰:「傷寒頭痛,刺合谷、攢竹。」

傷寒汗不出,刺合谷,鍼五分,遍身汗出即出。鍼此穴 發汗大妙。復溜瀉。又商丘腕骨陽谷俠谿厲兌勞宮 風池魚際經渠內庭。又十二經榮穴皆可刺。

傷寒汗多不止,取「內庭、合谷、復溜俱瀉。」

傷寒結胸,先使人心蔽骨下正痛處,左畔揉之,以毫 鍼刺左畔支溝穴,次刺左間使穴,名曰「雙關」;次刺左 行間穴,左邊結胸立效,右亦依上法刺之,慢慢呼吸 停鍼,立愈。

傷寒胸痛,取期門、大陵。

傷寒脅痛,取支溝、陽陵泉。

傷寒手足厥冷。取「大都。」鍼一分。

遍身發熱如火,狂言妄語。氣虛者,補手三里;氣實者, 瀉足三里。

傷寒胸熱不已,「大杼五分,瀉之;又風門五分,留七呼; 中府: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刺入三分,缺盆三分。」 傷寒胃熱不已,「中脘瀉之;又上廉三分,下廉八分,三 里、氣衝。」

傷寒四肢熱不已,雲門三分,灸五壯;肩髃、委中、腰腧, 在二十一椎節下間宛宛中,以挺伏地舒身,兩手相 重支額,縱四體,然後取其穴。針入五分,留七呼,灸七 十壯。

傷寒大熱不退:曲池瀉,絕骨補。

傷寒「熱退後再發熱:風門、合谷、行間、絕骨。」

如脈浮而頭痛,過「在手足太陽,刺完骨、京骨。如脈浮 而長,過在手足陽明,刺合谷、衝陽。如脈浮而弦,過在 手足少陽,刺陽池、丘墟風府風池。此刺頭痛之法也。 傷寒發熱,不識尊卑,曲池絕骨、百勞、湧泉。」

「傷寒邪在三陰內不得交通,故為腹痛。」「手足之經,皆 會於腹。如脈弦而腹痛,過在足厥陰肝、手太陰肺,刺 太衝、太淵、太陵;如脈沉而腹痛,過在足太陰脾、少陰 腎、手厥陰心包。刺太谿、太陵。如脈沉細而痛,過在足 太陰脾、手少陰心,刺太白、神門、三陰交,此刺腹痛之 法也。」

傷寒,六脈俱無,復溜補之,大回六脈,合谷、中極,支溝 一寸半,此穴和脈絕,復溜順骨而下,巨闕三寸三分, 氣衝,灸七壯。

傷寒在表,發熱惡寒,頭項痛,腰脊強,無汗,尺寸脈俱 浮,合谷五分,候遍身汗出即出,針此穴,發汗大妙,復 溜瀉。

大煩熱不止,晝夜無度,用八關《大刺》,熱無度,不可止, 宜陷谷出血。

《萬病回春》曰:「傷寒陰證已極,玉莖縮入,速令人捉定, 急將艾丸菉豆大,放在陰莖口上,灸三壯,其莖即出。 陰證腹痛,灸足小指外側上紋尖,灸三壯,男左女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