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72

此页尚未校对

通,小便如澀,神昏而睡,診其脈長大而實,余用承氣 下之而愈。一則陽明自汗,大便不通,小便利,津液少, 口乾燥,其脈亦大而虛,作蜜煎三易之,下燥糞得溏 利而解。其家曰:「皆陽明不通,何以治之異?」余曰:二證 雖「相似,然自汗小便利者,不可蕩滌五臟,為無津液 也。」然則傷寒大證相似,兩證稍有不同,宜仔細斟酌。 正如《格》「《看命》雖年月日時皆同。」而貴賤窮通不相 侔者,於一時之中有淺深。故知不可不謹。

有人患傷寒,目痛鼻乾不得臥,大便不通,尺寸脈俱 大,已數日,一夕汗出,余謂速以大柴胡湯下之。醫駭 曰:「陽明自汗,津液已涸,法當用蜜煎,何須苦用下藥?」 余謂曰:「子雖知蜜煎為穩當,還用大柴胡湯,此仲景 不傳之妙,公安能知之?」余力爭,竟投大柴胡湯二貼 愈。仲景論陽明之病,多汗者急下之。人多謂已是自 汗,若又下之,豈不表裏俱虛?又如論《少陰》云:「少陰病, 一二日,口乾燥者,急下之。」人多謂病發於陰,得之日 淺,但見乾燥,若更下之,豈不陰氣愈甚?舉此二端,則 其可疑者,不可勝數。此仲景之書,世人罕能讀也。余 謂仲景稱急下之者,亦猶急當救表,急當救裏之說。 凡稱急者有三變,謂纔覺汗未至,津液乾燥,便速下 之,則為精捷,免致用蜜煎也。若胸中識得了了,自無 可疑。若未能了悮用之,反不若蜜煎之為穩也。 有一人得太陽證,因發汗汗不止,惡風,小便濇,足攣 而不伸。余診其脈浮而大,浮為風,大為虛。余曰:「在仲 景方中有兩證,大同小異,一則小便難,一則小便數, 用藥稍差,即有千里之失。」仲景第七證云:「太陽病,發 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 者,桂枝加附子湯。」第十六證云:「傷寒脈浮,自汗出,小 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以桂枝湯攻表者,誤也。 得之便數,咽中乾,煩躁吐逆。一則漏風,小便難;一則 自汗,小便數,或惡風,或惡寒,病各不同也。」余用第七 證桂枝加「附子湯,三啜而汗止;佐以甘草芍藥湯,足 便得伸。」

有人病傷寒,下利身熱,神昏多困,讝語不得眠,或者 見下利,便以讝語為陰虛證。余曰:「此亦小承氣證。」眾 駭曰:「下利而服小承氣,仲景之法乎?」余曰:「此仲景之 法也。」仲景云:「下利而讝語者,有燥糞也,屬小承氣湯 而得解。」余常讀《素問》云:微者逆之,甚者從之。逆者正 治,從者反治。從多從少,視其事也。帝曰:「何謂反治?」岐 伯曰: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王冰註云:大熱內結,注瀉 不止,熱宜寒療,結伏須除,以寒下之,結散利止。則通 因通用也。正合於此,又何疑焉?

有人病傷寒,大便不利,日晡發潮熱,手循衣縫,兩手 撮空,直視喘急,更數醫矣,見之皆走,此誠惡候,得之 者十中九死。仲景雖有證而無法,但云脈弦者生,濇 者死。已經吐下,難以下藥,謾且救之。若大便得通而 脈弦者,庶可治也。與小承氣湯一服而大便利,諸疾 漸退。脈且微弦,半月愈。或問曰:下之而脈弦者生,此 何意也?余曰:《金匱玉函》云:「循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 直視,脈弦者生,濇者死;微者但發熱讝語者,承氣湯 主之。」予嘗觀錢仲陽《小兒直訣》云:「手尋衣領及捻物 者,肝熱也。」此證在《玉函》列於陽明部。蓋陽明者,胃也, 肝有熱,邪淫於胃經,故以承氣瀉之。且得弦脈,則肝 平而胃不受尅,此所謂有生之理。讀《仲景論》。而能博 通諸醫書。以發明其隱奧者。吾未之見也。

有人初病嘔吐,俄為醫者下之,已七八日,而內外發 熱。余診之曰:「當用白虎加人參湯。」或曰:「既吐復下,且 重虛矣,白虎可用乎?」余曰:「仲景云,若吐下後七八日 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熱者白虎加人參湯,正相 當也。蓋始吐者,熱在胃脘,而脈至今虛大,三投湯而 愈。仲景既云傷寒,若吐下後七八日不解,表裏俱熱」 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又云:「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 表不解,不可與白虎。」又云:「脈浮滑,此以表有熱,裏有 寒,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有人病傷寒,心煩喜嘔,往來寒熱。醫以小柴胡與之, 不除。余曰:「脈洪大而實,熱結在裏,小柴胡安能去之?」 仲景云:「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者,與大 柴胡湯三服而病除。」蓋大黃蕩滌蘊熱,傷寒中要藥。 王叔和云:「若不用大黃,恐不名柴胡湯,須酒洗生用 有力。」

一人病身體痛,面黃,喘滿頭痛,自能飲食,大小便如 常。余診之,脈大而虛,鼻塞而煩。余曰:非濕熱宿穀相 搏,此乃頭中寒濕,非茵陳、五苓不可行也。仲景云:濕 家病,身疼痛,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 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攻鼻故塞,納 藥鼻中則愈。仲景無藥方,此方見《外臺刪繁證》云:「治 天行熱病。」蓋通貫臟腑,寒濕沉於骨髓之間,或為黃 疸,宜瓜蔕散,即此方也。 一舟梢病,傷寒發黃,鼻痠痛,身與目如金色,小便赤 而數,大便如常,或者欲用茵陳、五苓。予曰:非其治也。 小便利,大便如常,則知病不在臟。今眼睛鼻頞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