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2 (1700-1725).djvu/94

此页尚未校对

小腫多,膿水出不快者,宜用針烙;「癤皮薄,惟用針以 決其膿血,不可烙也。如未成膿已前,不可以諸藥貼 熁溻漬救療,以待自消。久久不消,內潰成膿,即當棄 藥,從其針烙。當用大針,如似火筯,磨令頭尖如棗核 樣圓滿,用燈焰燒,須臾作炬數搵,油燒令赤,於瘡頭 近下烙之。一烙不透,即須再烙令透。要在膿水易出, 不假按抑。」近代良醫,倉卒之際,但以金銀鐵鋌,其樣 似針者,可通用之,實在洩其毒也。或只以木炭然火, 猛燒通赤,蘸油烙之尤妙。烙後,實者撚髮為絍,虛者 以紙為絍,於絍上蘸藥絍之,上以帛「攤溫熱軟粘膏 藥貼之,常令滋潤,勿令燥也。」夫瘡疽既作,毒熱聚攻, 蝕其膏膜,肌肉腐爛,若不針烙,毒氣無從而解,膿瘀 無從而泄。過時不烙,反攻其內,內既消敗,欲望其生, 豈可得乎?嗟乎!此疾針烙取差,實為當理,然忌太早, 亦忌稍遲。嘗見粗工不審其證淺深,妄施針烙之法。 或瘡深,針烙淺,毒氣不得泄,以致內潰;或瘡淺針烙 深,誤傷良肉,筋骨腐爛;或抑擦掀動,益加煩痛;或針 之不當,別處作頭;或即時無膿,經久方潰。遂使痛中 加痛,真氣轉傷。詳其所由,不遇良醫也。以此推之,凡 用醫者,不可不擇,縱常醫療之,得痊者幸矣。

《灸療法》

夫疽則宜灸不宜烙;癰則宜烙不宜灸。丹瘤腫毒,宜 溻漬之,腫皮光輭,則針開之,以泄其毒。治瘡之手法, 殆不過此,而各有所宜。故《聖惠方》論曰:「認是疽瘡,便 宜炙之,一二百壯,如菉豆許大,灸後覺似焮痛,經一 宿,乃是火氣下徹,腫內熱氣被火導之,隨火而出,所 以然也。」若其瘡癢,宜隔豉餅子灸之,其餅須以椒薑 「鹽蔥相和爛搗,揑作餅子,厚薄如折,三錢以來,當瘡 頭豉餅子上灸之。若覺太熱,即擡起又安其上,餅子 若乾,更換新者尤佳。若其瘡痛,即須急灸,壯數多為 妙。若其膿已成者,慎不可灸,即便針開之,即得瘥也。」 若諸瘡經久不瘥,變成瘻者,宜用硫黃灸法灸之,其 法:硫黃一塊,可瘡口大小安之,別取「少許硫黃,於火 上燒,用釵尖挑起,點硫黃令著三五遍,取膿水乾,差 為度。若其發背初生,即宜上餅灸法灸之,初覺背上 有瘡,疼癢頗異,認是發背,可取淨土水和,捻作餅子, 徑一寸,厚二分,貼著瘡上,以艾作炷灸之,一炷一易 餅子,其瘡粟米大時,可灸七七炷,其瘡如錢許大,日 夜不住灸,以瘥為度。」已上數法,並依本方,一一親驗, 所以載之。愚謂瘡醫自幼至老,凡所經驗,必須寫之。 嘗記疳痿惡瘡,諸醫不驗者,取蠐螬剪去兩頭,安瘡 口上,以艾灸之,七壯一易,不過七枚,無不效者。又法, 用乞火婆蟲灸之,同前法,累驗之神效,人皆祕之,往 往父子不傳。又法,赤皮蒜搗爛,焊作餅子,一如豆豉 餅子「灸法。灸之彌佳。」

《內消法》

夫瘡疽丹腫之生,皆由陰陽不調,榮衛凝澀,氣血不 流之所生也。古人有言曰:「陽滯於陰則生瘡,陰滯於 陽則生疽。」瘡疽之生,有內有外。內生於臟腑胸腹之 中,外則生於膚肉筋骨之表,發無定處。夫鬱滯之本, 則因血氣不流,蒸氣不能外達,留滯而成內熱,瘡疽 所以生焉。若初覺氣血鬱滯,皮肉結聚,腫而未潰,特 可疎滌風熱,通利臟腑,一二行徐次諸湯溻漬,即得 內消矣。不然則治之稍慢,毒熱不散,反攻其內,致令 膿血之聚也。《內經》謂「治病必求於本」,蓋瘡疽本乎中 熱之鬱結不通也,其風邪寒氣所聚也,治之宜溫熱 之劑,和血令內消也。辨之有法,須認風寒則腫硬色 白,熱毒則焮腫色赤,以為異也。如有氣已結聚。不可 論內消之法。宜用排膿托裏之藥。此皆先後之次也。

《追蝕法》

夫瘡瘍生於外,皆由積熱蘊於內,《內經》謂「血熱肉敗, 榮衛不行,必將為膿,留於節腠,必將為敗。」蓋瘡疽膿 潰爛之時,頭小未破,瘡口未開,或毒氣不出,疼痛難 任者,所以立追蝕膿之方法,使毒外泄而不內攻,惡 肉易去,好肉易生也。若其瘡絍,其血出不止者,則未 可絍於瘡上,糝追蝕之藥,待其熟可絍方絍。若其瘡 絍之痛應心根者,亦不可以強絍之。悮觸其瘡,其焮 痛必倍,變證不無,不可不慎也。若瘡癤膿成未破,於 上薄皮剝起者,即當用破頭代針之劑安其上,以膏 貼之。膿出之後,用搜膿化毒之藥,取效如神矣。若膿 血未盡,便用生肌斂瘡之劑,欲其早愈,殊不知惡不 盡,其瘡早合,後必再發,不可不慎也。

《托裏法》

夫瘡疽丹腫,結核瘰𤻤,初覺有之,即用「內消之法。經 久不除,氣血漸衰,肌寒肉冷,膿汁清稀,毒不出,瘡口 不合,成聚腫不赤,結核無膿,外證不明者,並宜托裏。 膿未成者,使膿早成;膿已潰者,使新肉早生。血氣虛 者,托裏補之;陰陽不和,托裏調之。」大抵托裏之法,使 瘡無變壞之證。凡為瘡醫,不可一日無托裏之藥,然 而寒熱溫涼。煩渴利嘔。臨證宜審其緩急耳。

《止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