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6 (1700-1725).djvu/107

此页尚未校对

口角上有紫色如蝦鬚者死。

髮粗長者,生。細軟不放者死。

陰物不起者死。

陰囊不收者死,白者死,赤者死。

無糞門者死。按此條今時曾見有可治者古今醫統載有治法詳胎疾門醫案醫者值此必

須詳究內外施治

臀肉不生者死。

股肉不生者不壽。

面無彩色者夭。

臍帶短大。紫色者夭。

生下渾身銀白色者夭。

生下有齒者,大凶,致傷父母,不然必傷自身。

「生下未裹即撒尿」者,殺父母,蕩家財,在世一生勞苦。

脈法

凡小兒形體既具,經脈已全,所以初脫胞胎,便有脈 息可辨。故《通評虛實論》曰:「乳子病熱,脈懸小者,手足 溫則生,寒則死。乳子病風熱喘鳴肩息者,脈實大也, 緩則生,急則死。」此軒岐之診,小兒未嘗不重在脈,亦 未嘗不兼證為言也。自《水鏡訣》及《全幼心鑑》等書,乃 有三歲以上,當察虎口寅卯辰風氣命三關之說,其 中之可取者,惟曰脈從寅關起,不至卯關者易治,若 連卯關者難治,若寅侵卯,卯侵過辰者,十不救一。只 此數語,乃於危急之際,亦可用辨吉凶。至若紫為風, 紅為傷寒,青為驚,白為疳,及青是四足驚,赤是水驚, 黑是人驚,黃是雷驚之類。豈此一線之色,果能辨悉 如此,最屬無稽,烏足憑也?即今幼科所尚,無不以此 為科套,全不知脈,而信口胡猜,試問其心,果亦有的 確之見否,茫然無據,而欲以人子為嘗試,良可嘆也。 故凡診小兒,既其言語不通,尤當以脈為主,而參以 形色聲音,則萬無一失矣。然小兒之脈,非比大人之 多端,但察其強、弱、緩、急四者之脈,是即小兒之肯綮。 蓋強弱可以見虛實,「緩急可以見邪正。」四者既明,則 無論諸證,但隨其病以合其脈,而參此四者之因,則 左右逢源,所遇皆道矣。再加以聲色之辨,更自的確 無疑,又何遁情之有?此最活最妙之心法也。若單以 一脈鑿言一病,則一病亦能兼諸脈,其中真假疑似, 未免膠柱,實有難於確據者。然法不可廢,最所當察, 惟擇其得理者可耳。

聲音

聲由氣發,氣實則聲壯,氣虛則聲怯。故欲察氣之虛 實者,莫先乎聲音。如《內經》諸篇有曰:言而微,終日乃 復言者,此奪氣也。

有曰:「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悗息面赤。氣海不足,則 氣少不足以言。」

有曰:「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

有曰:「手少陰虛,則不能言。」

有曰:「內奪而厥,則為瘖」,此腎虛也。

華元化曰:「陽候多語,陰證無聲。多語者易治,無聲者 《難榮》。」

凡此皆聲音虛實之辨。故彼聖人者,聞聲知情,無所 不達,此聲音之學所以不可忽也。

顏色

《脈要精微論》曰:「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 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 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 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 也。」

《玉版論要篇》曰:「色夭面脫,不治百日盡已,色見上下 左右,各在其要,上為逆,下為從;女子右為逆,左為從; 男子左為逆,右為從。」

《五色篇》曰:「官五色奈何?」曰:「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 寒,是謂五官。」

又曰:「以色言病之間甚奈何?」曰:「其色麤,以明沉夭者 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雲徹散者,病 方已。」

《經脈篇》曰:「凡診絡脈,脈色青則寒且痛,赤則有熱,胃 中寒。」手魚際之絡多青矣。胃中有熱,魚際絡赤,其暴 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熱氣也;其青 短者,少氣也。

凡察色之法,大都青白者,少熱氣病,主陰邪。黃赤者, 多熱氣病,主陽盛。

青主風氣,主肝邪,主脾胃虛寒,主心腹疼痛,主暴驚, 傷心膽之氣,主驚風,當察兼色以分急慢。

白主氣虛,甚則氣脫,主無火,主脾肺不足。白兼青者, 主慢驚,主大小腸泄瀉。

赤主火,主痰熱,主傷寒熱證,主煩渴,主急驚躁擾,主 閉結,主陽邪喘促,主癰瘍痘疹。

黑屬水,主陰寒,主厥逆,主痛極。沉黑主危篤。

黃主積聚,主痞塊,主脾病,主脹滿,主脾疳。黃兼白者, 主脾寒脾弱,主氣虛神怯。黃兼青者,主脾虛泄瀉,主 慢脾風。黃兼赤者,主疳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