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6 (1700-1725).djvu/108

此页尚未校对

兩顴鮮紅,或作或止者,謂之「面戴陽」,乃真陰弱,此非 陽證也,不得以熱赤同論。

診治大法

凡小兒之病,本不易察,但其為病之源,多有所因。故 凡臨證者,必須察父母先天之氣,而母氣為尤切。如 「母多火者,子必有火病;母多寒者,子必有寒病。母之 脾腎不足者,子亦如之。」凡骨軟、行遲、齒遲、語遲,顖門 開大,疳熱脾泄之類,多有由於母氣者。雖父母之氣, 俱有所稟,但母氣之應在近,父氣之應在遠,或以一 強一弱,而偏得一人之氣者,是皆不可不察。至若稍 長而縱口縱欲,或調攝失宜,而自為病者,此又當察 其所由,辨而治之。如果先天不足,而培以後天,亦可 致壽。雖曰先天俱盛,而或父母多慾,或撫養失宜,則 病變百端,雖強亦夭。此中幾圓理微,貴在知常知變 也。

論時醫

小兒血氣未充,亦如苗萼之柔嫩,一或傷殘,無不凋 謝,故平時最宜培植,不可妄行消導。其或果有食滯 脹痛,則宜暫消;果有風寒發熱,則宜暫散;果有實熱 痰火,則宜暫清,此不得不治其標也。捨此之外,如無 暴急標病,而時見青黃羸瘦,或腹膨微熱,溏泄困倦 等證,則由脾腎不足,血氣薄弱而然。而時醫見此,無 非曰食積痰火,而但知消導,尤尚清涼。日消日剝,則 元氣日損,再逢他疾,則無能支矣。此幼科時俗之大 病,有不可不察者也。

藥餌之誤

小兒血氣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時。此飲食 之宜調,而藥餌尤當慎也。今舉世幼科,既不知此大 本,又無的確明見,而惟苟完目前。故凡遇一病,則無 論虛實寒熱,但用「海底兜法」,而悉以散風消食,清痰 降火,行滯利水之劑,摠不出二十餘味,一套混用,謬 稱穩當,何其誕也!夫有是病而用是藥,則病受之矣; 無是病而用是藥,則元氣受之矣。小兒元氣幾何,能 無陰受其損,而變生不測耶?此當今幼科之大病,而 醫之不可任者,正以此也。又見有愛子者,因其青黃 瘦弱,每以為慮,而詢之庸流,則不云痰火,必云食積, 動以肥兒丸、保和丸之類,使之常服。不知「肥兒丸以 苦寒之品,最敗元陽;保和丸以消耗」之物極損胃氣, 謂其肥兒也而適足以瘦兒,謂其保和也而適足以 違和耳。即如抱龍丸之類,亦不宜輕易屢用。余嘗見 一富翁之子,每多痰氣,或時驚叫,凡遇疾作,輒用此 丸,一投即愈。彼時以為神丹,如此者不啻十餘次,及 其長也,則一無所知,凝然一癡物而已,豈非暗損元 神所致耶?凡此尅伐之劑,所以最當慎用,故必有真 正火證疳熱,乃宜肥兒丸及寒涼等劑。真正食積脹 滿,乃宜保和丸及消導等劑。真正痰火喘急,乃宜抱 龍丸及化痰等劑。即用此者,亦不過中病即止,非可 過也。若無此實邪可據,而諸見出入之病,則多田虧 損元氣,悉當加意培補,方是保赤之主。倘不知此,而 徒以「肥兒」、「保和」等名,乃欲藉為保障,不知小兒之元 氣無多,病已傷之,而醫復伐之,其有不萎敗者鮮矣。 此外如大黃、芒硝、黑丑、芫花、大戟、三稜、蓬朮之類,若 非必不得已,皆不可輕易投也。

《陳士鐸石室祕錄》

兒科治法

兒,科得其要,無難治者。今傳一法門,使萬世小兒盡 登仁壽。法在先看氣色,後看脈。小兒有疾,其顏色必 鮮艷,以鼻之上、眼之中間,中正精明穴上辨之。色紅 者心熱也。紅筋橫直現於山根,皆心熱也;色紫者,心 熱之甚,而肺亦熱也。色青者,肝有風也。青筋直現者, 乃肝熱也。青筋橫現者,亦肝熱也。直者風上行,橫者 風下行也。色黑者風甚而腎中有寒,色白者肺中有 痰,色黃者脾胃虛而作瀉。黃筋現於山根,不論橫直, 總皆脾胃之證。止有此數色,無他顏色,故一覽而知。 小兒之病,大人看脈于寸、關尺,小兒何獨不然?但小 兒不必看至數,只看其數與不數耳。數甚則熱,不數 則寒也。數之中,浮者風也,沉者寒也;緩者濕也,濇者 邪也,滑者痰也。如此而已,七表八裏,俱不必去看,自 知吾訣,則《脈訣》亦不必讀也。有止歇者乃痛也,餘亦 不必再談。小兒證,大約吐瀉厥逆,風寒暑熱而已,其 餘痘疹,餘無他病,或心疼腹痛,或有痞塊,或有疔瘡, 可一覽而知也。然而小兒之病,虛者十之九,實者十 之一,故藥宜補為先。今立三方,通治小兒諸證。第一 方,人參三分,白朮五分,茯苓一錢,甘草一分,陳皮二 分,神麴三分,半夏一分。此六君子加減也。通治小兒 脾胃弱病,神效。如傷肉食者,加山樝五粒;傷米食者, 加麥芽五分;傷麵食者,加蘿蔔子三分。吐者,加白荳 蔻一粒,去甘草,加生薑三片。瀉者,加乾薑三分,豬苓 五分。第二方治外感也。或傷風傷寒,或咳嗽,或發熱, 或不發熱,或頭痛,或鼻塞,或痰多,或驚悸,或角弓反 張,皆以此方通治之,無不神效。方用:柴胡七分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