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6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益肝膽,除熱定精神,止驚辟惡氣,除小兒百病也。 新生三日後,應開腸胃,助糓神,可研米作厚飲,如乳 酪厚薄,以豆大與兒咽之,頻咽三豆許止,日三與之, 滿七日可與哺也。兒生十日,始哺如棗核,二十日倍 之,五十日如彈丸,百日如棗。若乳汁少,不得從此法, 當用意小增之。若三十日而哺者,令兒無疾。兒哺早 者,兒不勝糓氣,令生病,頭面身體喜生瘡,愈而復發, 令兒尩弱難養。三十日後,雖哺勿多,若不嗜食,勿強 與之,不消復生疾病。

凡乳兒不欲太飽,飽則嘔吐。每候兒吐者,乳太飽也, 以空乳乳之即消,日四乳兒。若臍未愈,乳兒太飽,令 風中臍也。夏不去熱乳,令兒嘔逆。冬不去寒乳,令兒 欬痢。母新房以乳兒,令兒羸瘦,交脛不能行。母有熱 以乳兒,令變黃,不能食;母怒以乳兒,令善驚,發氣疝, 又令上氣癲狂。母新吐下以乳兒,令虛羸;母醉以乳 兒,令身熱腹滿。凡新生小兒,一月內常飲豬乳大佳。 凡乳母乳兒,當先極挼,散其熱氣,勿令汁奔出,令兒 噎,輒奪其乳,令得息,息已復乳之。如是十返五返,視 兒饑飽節度,知一日中幾乳而足,以為常。又常捉去 宿乳。兒若臥,乳母當以臂枕之,令乳與兒頭平,乃乳 之,令兒不噎。母欲寐,則奪其乳,恐填口鼻。又不知饑 飽也。

浴兒法:「凡浴小兒湯,極須令冷熱調和,冷熱失所令 兒驚,亦致五臟疾也。凡兒冬不可久浴,浴久則傷寒。 夏不可久浴,浴久則傷熱,數浴背冷則發癇,若不浴 又令兒毛落。」新生浴兒者,以豬膽一枚取汁投湯中 以浴兒,終身不患瘡疥,勿以雜水浴之。兒生三日,宜 用桃根湯浴,桃根、李根、梅根各二三兩枝亦得,㕮咀 之,以水三斗,煮二十沸,去滓,浴兒良,去不祥,令兒終 身無瘡疥,治小兒驚,辟惡氣,以艾虎湯浴:艾一斤,虎 頭骨一枚,以水三斗,煮為湯浴,但須浴即煮用之。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過愛小兒反害小兒說

小兒初生之時,腸胃綿脆,易饑易飽,易虛易實,易寒 易熱,方書舊說,天下皆知之矣。然《禮記》《曲禮》、王符《潛 夫論》所云,天下皆不知。《曲禮》云:「童子不衣裘裳」,《說》云: 「裘太溫,消陰氣。」且人十五歲成童,尚不許衣裘。今之 人養穉子,當正夏時以綿裌裹腹,日不下懷,人氣相 蒸,見天稍寒,即封閉密室,睡氈下幕,煖炕紅爐,使微 寒不入,大煖不泄,雖衰老之人,尚猶不可,況純陽之 小兒乎。然君子當居密室,亦不當如是之煖也。王符 《潛夫論》云:「嬰兒之病,傷于飽也。」今人養穉子,不察腸 胃所容幾何,但聞一聲哭,將謂饑號,急以潼乳納之 兒口,豈復知量,不吐不已,及稍能食,應口輒與。夫小 兒初生,別無伎倆,惟善號泣為強良耳。此二者乃百 病之源也。小兒除胎生病外,有四種,曰驚、曰疳、曰吐、 曰瀉。其病之源止有二:曰飽,曰煖。驚者,火乘肝之風 木也;疳者,熱乘脾之濕土也;吐者,火乘胃膈,甚則上 行也;瀉者,火乘肝與大腸而瀉者也。夫乳者,血從金 化而大寒,小兒食之,肌肉充實,然其體為水,故傷乳 過多,反從濕化,濕熱相兼,吐痢之病作矣。醫者不明 其本,輒以紫霜進食,比金白餅之屬,其中皆巴豆、杏 仁。其巴豆大熱,有大毒;杏仁小熱,有小毒。小兒陽熱, 復以熱毒之藥,留毒在內,久必變生。故劉河間先生 以通聖、涼膈、神芎、益元治之,皆無毒之藥。或曰:「此大 人所服之藥,非小兒所宜也。」余聞笑曰:「大人小兒雖 年壯」不同,其五臟六腑,豈復殊耶?大人服多,小兒服 少,其實一也。故不可下者宜解毒,可下者宜調胃瀉 心。然有逐濕為之方者,故余嘗以牽牛、大黃、木通三 味,末之為丸,以治小兒諸病皆效。蓋食乳小兒多濕 熱相兼故也。今之醫者,多以此藥謗予,彼既不明造 化,難與力辯,故予書此方,以俟來世知道者。然善治 小兒者,當察其富貴貧賤治之。蓋富貴之家,衣食有 餘,生子常夭;貧賤之家,衣食不足,生子常堅。貧家之 子,不得縱其慾,雖不如意而不敢怒,怒少則肝病少。 富家之子得縱其慾,稍不如意則怒,怒多則肝病多 矣。夫肝者木也,甚則乘脾矣。又況貧家無財少藥,故 死少;富家有財多藥,故死多故貧家之育子,雖薄於 富家,其成全小兒,反出於富家之右。其暗合育子之 理者有四焉:「薄衣淡食,少慾寡怒,一也;無財少藥,其 病自痊,不為庸醫熱藥所攻,二也;在母腹中,其母作 勞,氣血動用,形得充實,三也;母既作勞,多易生產,四 也。此四者與富家相反也。」《俚諺》曰:「兒哭即兒歌,不哭 不僂儸。」此言雖鄙,切中其病。世俗豈知號哭者,乃小 兒所以泄氣之熱也。老子曰:「終日號而不嗄。」余嘗授 人以養子之法:兒未坐時,臥以赤地,及天寒時,不與 厚衣,布而不綿,及能坐時,以鐵鈴木壺雜戲之物,連 以細繩,置之水盆中,使一浮一沉,弄之有聲。當炎暑 之時,令坐其傍,掬水弄鈴,以散諸熱。《內經》曰:「四肢者, 諸陽之本也。手得寒水,陰氣達於心中,乃不藥之藥 也。」余嘗告於陳敬之,若小兒病,緩急無藥,不如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