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7 (1700-1725).djvu/105

此页尚未校对

熱之證,子用甘桔湯加柴胡、山梔、牛蒡子,母服加味 逍遙散而愈。

一小兒嗜膏粱之味,喉間腫痛,痰涎壅盛,服巴豆丸, 前證益甚,口鼻出血,脣舌生瘡,大便不實。余用犀角 地黃湯解膏粱之熱,用東垣安胃散解巴豆之毒,又 用桔梗湯而愈。

一小兒喉間腫痛,左腮色青赤,此心肝二經之熱也, 用柴胡清肝散而愈。後因驚,服《至寶丹》,吐痰發搐,手 足指冷,此肝木虛而肺金乘之,用補中益氣湯以補 脾肺,六味地黃丸以滋肝腎而痊。

一小兒額間赤,足心熱,喉中常痛,服清胃敗毒之藥, 余謂「稟腎水不足而心火熾甚也,當用地黃丸壯水 之主,以制陽光。」不悟,口舌赤烈,小便如痲而歿。 一小兒喉間腫痛,口角流涎,手足並熱,用瀉黃、清胃 二散,母子服之而愈。後因母大怒,兒憎寒發熱,仍復 流涎,用柴胡清肝散加漏蘆,母子服之而愈。

一女子六歲,喉間腫痛,鼻中息肉,寒熱往來,小便頻 數,良久變白,此肝疳之證。先用「加味逍遙散」加炒黑 焦龍膽草,熱痒漸退,乃去龍膽草,佐以「四味肥兒丸」 而愈。

小兒胸背手足病門

《宋錢乙小兒直訣》

龜胸龜背

龜胸龜背者,由兒生下風客于脊,入于骨髓,致成龜 背。若肺熱脹滿,攻于胸膈,即成龜胸。並用龜尿點其 骨節自愈。其取尿法,用青蓮葉安龜在上,用鏡照之, 其尿自出。

按:「小兒元氣未充,腠理不密,風邪乘之,或痰飲蘊熱于肺,風熱交攻而致,或坐早風入骨髓,治當調補脾肺為主。若因乳母厚味辛辣而致者,當兼治其母。若因稟父肝腎虛熱者,用六味地黃丸。若稟腎氣不足者,用八味地黃丸。」

行遲

「長大不行」,行則腳軟胎弱也。

小兒行遲,有肝腎虛長而不能行者,有肝氣虛而手足拳攣者,有肝腎虛而腳不能舒展者,並用地黃丸滋補之。

《明萬氏片玉心書》

龜胸龜背

龜胸者。其胸高腫。狀如龜樣。此肺熱也。加減葶藶丸 主之。

小兒龜胸證,肺熱脹于胸,加減葶藶丸,服之有神功。 龜背者,坐臥傴僂,狀如龜背,由客風吹脊入于骨髓, 此證多成痼疾。間有灸肺俞二穴,第三椎骨節下兩 傍各寸半,膈俞穴,第二骨下兩傍各寸半,如此而收 功者,然未盡見效也,以枳殼丸主之。

龜背為惡證,腎風入骨髓,內服「枳殼丸,灸法宜相繼。」

行遲

行遲者何也?蓋骨乃髓之所養,血氣不充,則髓不滿 骨,故弱軟不能行,此由腎與肝俱虛得之,蓋肝主筋, 筋弱而不能早行。腎主骨,骨弱而不堅,加味地黃丸 主之。

肝腎兩虛行不足,肝主筋兮腎主骨。若要二經氣血 充,加味地黃能助補。

鶴膝

腳細者,稟受不足,氣血不充,故肌肉瘦薄,骨節俱露, 如鶴之膝。此亦由腎虛,名「鶴膝節」,加味地黃丸主之。 小兒鶴膝,此屬腎虛,地黃加味,服卻無虞。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

龜背龜胸鶴膝行遲

《聖惠》論:「小兒龜胸者,緣肺熱氣脹滿而成此疾。乳母 多食辛辣之物,亦成此候。或乳母有宿乳,乳兒亦成 此疾。常捏去宿乳,則無此證也,當用《聖惠》龜胸丸治 之。」

《聖惠》論:「龜背者,小兒初生未滿半周,強令早坐,遂使 客風吹脊,故令背高如龜之狀也。有灸法可療。 又有鶴膝證,錢氏地黃丸加鹿茸,以補腎氣。」

又有行遲之證,「地黃丸」加牛膝、五加皮、補骨脂及酒 炙鹿茸,又有「五加皮散」治之。

又治龜胸,有龜胸丸以散其熱。松蕊丹、百合丹治龜 胸、龜背尤佳。羚羊角丸,治五六歲不能行走。

《薛氏保嬰撮要》

龜胸龜背

龜胸龜背,法當調補脾肺為主,而以清熱消痰佐之